鉅大LARGE | 點擊量:985次 | 2021年11月26日
上汽集團聯手寧德時代 國內動力鋰電池格局生變
最近,在上汽集團(28.790,0.00,0.00%)與寧德時代宣布成立合資公司之際,也傳出了比亞迪(48.390,0.00,0.00%)汽車電子業務要拆分原有體系以獨立運營的消息。一時間,國內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鏈格局似乎正在醞釀著一場自上而下的變革。
五月四日,上汽集團宣布將通過全資子公司上海汽車集團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與寧德時代合資成立兩家公司:時代上汽動力鋰離子電池有限公司和上汽時代動力鋰離子電池系統有限公司,從事鋰離子電池等的開發、生產及銷售。
這對意欲在2020年新能源汽車銷售規模達到60萬輛的上汽集團來說,此次合資公司的成立無疑為其這一目標供應了充分保障。
事實上,上汽與寧德的聯手被普遍看成是動力鋰離子電池行業的一次破局。尤其有關目前在動力鋰離子電池產量和出貨量都占據著首位的比亞迪來說,將面對挑戰。
乘聯會數據顯示,今年四月國內新能源乘用車銷量達到29222輛,同比增速達41%。這迅猛的增速可謂一掃自去年年底以來市場受政策影響所呈現的頹勢。
充電溫度:0~45℃
-放電溫度:-40~+55℃
-40℃最大放電倍率:1C
-40℃ 0.5放電容量保持率≥70%
有分析指出,隨著今后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退坡,更加嚴苛的動力鋰離子電池行業規范條件出臺,政策機制和市場機制正在對行業進行調整。雖然業內一直有聲音稱2017年將出現動力鋰離子電池產量過剩,行業面對洗牌的問題,但毫無疑問的是,市場份額終將是被具備實力和優勢的公司所瓜分。
強強聯手
早前在商務部反壟斷局網站經營者集中簡易公示區域,一則《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和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新設合營公司案》(以下簡稱《合營公司案》)的公示引起了人們的注意。《合營公司案》內容是公布上汽集團將通過其全資子公司上海汽車集團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汽管理”)與寧德時代新設兩家合營公司,布局動力鋰離子電池電芯、模塊和系統。
其中時代上汽動力鋰離子電池有限公司的注冊資本為人民幣20億元。上汽方面擬持股49%,寧德時代擬持股51%,公司將重要從事鋰離子電池、鋰聚合物電池等的開發、生產和銷售及售后服務;上汽時代動力鋰離子電池系統有限公司的注冊資本為人民幣3億元。上汽方面擬持股51%,寧德時代擬持股49%。該公司將重要從事動力鋰離子電池模塊和系統的開發、生產及銷售。
有分析指出,上汽與寧德組建的這兩家合資公司,與之前跟萬向集團的合作不相同,囊括了動力鋰離子電池與模塊系統開發的上下游環節,意欲做大的野心非常明顯。
此前上汽集團與A123系統香港有限公司聯合成立了上海捷新動力鋰離子電池系統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捷新動力”),然而隨著美國A123在2013年被萬向集團收購,捷新動力也變成了上汽集團與萬向集團的合資公司。而在合資公司中,上汽集團占股比51%。
事實上,目前在榮威e950身上,采用的已經是寧德時代的電池,而從eRX5開始,寧德時代也開始為上汽集團新能源汽車供應電芯。按照上汽集團的規劃,合資公司總規劃的規模將達30GWh,可具備相當于60萬輛純電動榮威eRX5電池的生產量力。
作為被日韓動力鋰離子電池公司對標的國內的唯一一家競爭對手,寧德時代在動力鋰離子電池領域的綜合競爭力在國內處于領先的水平,雖然動力鋰離子電池規模上目前還不能排名行業老大,但是其電池技術和品質首先得到了國際豪華品牌寶馬的認可,隨后在近些年也收獲了一汽、廣汽、東風、吉利等整車廠的訂單,產品已經供不應求。
值得注意的是,寧德時代也正在謀求上市,其目前估值近800億元,此次跟上汽聯手后,估計其上市后的估值也將趨近其對手比亞迪。
“其實上汽與寧德的本次合作,完全可以簽一個合作意向協議就完事,因為上汽與寧德本身就已經有了相關合作。但上汽作為一家上市公司,加上正在謀求上市的寧德,或許要一些資本概念來‘包裝’?!豹毩⑵囎稍冾檰枏埾璨┦繉r代周報記者分析稱。
格局生變
就在上汽與寧德宣布合資消息之際,比亞迪意欲拆分旗下電池業務的消息亦隨之被曝出。分析指出,此次舉辦將是王傳福比較亞迪進行的一次系統性改革,對公司未來十年的發展至為關鍵。
據相關數據顯示,寧德時代今年一季度供貨量超越了比亞迪,達到328245kWh,占市場份額的26%,涉及的車型也最廣;而比亞迪的供貨量則達217003kWh,占市場的17%。由于比亞迪的動力鋰離子電池重要供應給自家車輛,這也使比亞迪在電池方面的業務明顯落后于寧德時代。
另一方面,據乘聯會公布的今年一季度新能源汽車銷售數據,比亞迪一共售出8600輛新能源汽車,占國內2017年第一季度新能源乘用車總銷量的17.37%。隨著北汽、吉利以及上汽這些后來者的強勢入局,比亞迪原先坐擁高達30%以上市場份額的優勢已逐漸被攤薄。
“目前公司內部的確在推進這一件事(分拆電池業務),也已經收到了很多公司的意向訂單了?!币晃槐葋喌蟽炔咳耸繉r代周報記者表示。
事實上,目前國內超過1Gwh的電池廠商僅4家,分別是寧德時代新能源(CATL)、比亞迪、國軒高科(27.020,0.00,0.00%)以及沃特瑪,其中僅比亞迪一家,2016年電池出貨量就高達7.4Gwh,占比總量的26%。其次,CATL出貨量也高達6.7Gwh,位居第二位。而2016年有產量的新能源汽車搭載電池總量為28Gwh,因此寧德與比亞迪兩家累計已占據著總量的50%,產量集中度較高。
今年三月,由工信部、發改委、科技部、財政部聯合印發的《促進汽車動力鋰離子電池產業發展行動方法》中提出:到2020年,動力鋰離子電池行業總產量超過1000億瓦時,形成產銷規模在400億瓦時以上、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龍頭公司。因此,相有關2016年動力鋰離子電池28.04GWh的出貨量,“十三五”期間動力鋰離子電池公司擴產空間仍然十分巨大。
“目前國內的動力鋰離子電池行業存在著集中度較低、監管不到位等問題;與日韓電池相比,國產的動力鋰離子電池因生產工藝以及自動化程度較低而存在著能量密度、一致性指標等較差的現象。”張翔表示,今年電池行業的集中度將會進一步提高。
與此同時,新能源車后續的熱銷也將帶來動力鋰離子電池公司積極擴大產量搶占市場。而上汽與寧德的這次合作,加上比亞迪分拆電池業務,或許正是剛揭開了行業整合的序幕。
下一篇:鋰離子電池的發展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