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1175次 | 2021年11月30日
解密18650電芯加工全過程
鋰離子電池是目前數碼范疇使用最多的電池。其最突出的優勢是能量密度高,適用于非常重視體積、便攜的數碼產品。同時,相有關以往的干電池,鋰離子電池可以循環利用,在環保方面也有優點。鋰離子電池的正負極材料都可以吸收、釋放鋰離子。但是鋰離子在正極和負極中的化學勢能有所不同。負極中的鋰離子化學勢能高,正極中的鋰離子化學勢能低。鋰離子放電時,負極中存儲的鋰離子釋放出來,被正極所吸收。由于負極中鋰離子的化學勢能高于正極,這部分勢能差就以電能的形式釋放出來。充電過程則是上述過程的逆轉,將正極中的鋰離子釋放到負極中。由于這種鋰離子在正負極中的來回遷移,鋰離子電池又被稱為搖椅電池。
18650是目前最常見的鋰電封裝方式,無論是當下最流行的三元材料,還是國家力推的磷酸鐵鋰,以及尚未普及的鈦酸鋰,均有18650的規格。18650型電芯,采用Cylindrical圓柱形封裝方式,這種電芯直徑18mm,長度65mm,廣泛使用于充電寶、電動汽車、筆記本、強光手電筒等范疇,這類封裝的好處是規格統一,方便自動化、規模化加工,具有機械強度高、耐沖擊性強、良品率高等特點;此外還有Prismatic方形軟包封裝,常見于手機和平板電腦,這類封裝最筆直的好處是輕薄,體積小,便攜。
在筆記本電腦時代,18650電芯還只是數碼產品的幕后英雄。隨著智能手機和平板等智能設備的普及,18650也得以開始從幕后走向前臺,被大眾所熟知。那么,看似簡單的18650電芯是要怎么樣誕生?它有什么秘密呢?接下來,讓我們一起去探索它的誕生過程。近日筆者有幸進入東莞一家電芯廠拜訪學習,將從涂布、組裝、探測三方面圖文并茂,為大家解析18650電芯的誕生過程。
電芯的加工過程一:涂布
進入加工車間之前,要戴上口罩和鞋套,戒備吸入粉塵和出現靜電。首先從涂布工藝了解起,這道工序中可以看到大卷的銅箔(黃色)和鋁箔(銀色)。鋁箔,是用來涂布鎳鈷錳NCM三元材料;反之,銅箔是用來涂布負極活性材料石墨;其中白色的為隔膜。全球鋰離子電池隔膜緊要被Asahi、Celgard、SK、toray、W-SCOP等廠商占據,這些國外公司把持了近70%的市場份額。而我國隔膜公司所占的市場份額約30%,鋰離子電池隔膜自主國產化正在不斷沖破。電芯的容量,是依據這些配方的調配比例面積得來。
充電溫度:0~45℃
-放電溫度:-40~+55℃
-40℃最大放電倍率:1C
-40℃ 0.5放電容量保持率≥70%
一整卷涂布完成的正負極材料寬約126mm,接下來還要裁剪成寬度約18mm的7小卷,每卷都會平均分成若干段,每一段代表一顆電芯所需的用料。據電芯廠工程師徐工解析,目前三元正極材料每噸售價為12萬元,每噸材料可以用于加工5萬只電芯;當前電芯產量日均50萬只,要用到10噸三元正極材料,光這一項開支每日就要60萬元。
自動化的機器將每段打上鎳帶和絕緣耐高溫的麥拉片(Mylar),下一步進行5個級別的稱重,分別是偏重、A1、A2、A3、偏輕。這個跟CPU晶圓選擇相同,同一批切割工藝,也會出現不同體質,依據不同體質再分出對應容量,配對出貨。
電芯的加工過程二:組裝
分類好的正極和負極,將在這里完成全自動卷包,白色的材質是隔膜。電芯這樣還不能正常工作,要加入電解液作為媒介,讓正負極發生化學反應,鋰離子才能夠在正負極之間遷移,出現電荷離子輸出能量鋰離子電池才能進行充放電。自動化卷包好后筆直滾落在了流水線上,進入下一個組裝步驟裝入鋼殼。
鋼殼是一體沖壓成型,厚度不足1mm,因此對鋼材強度質量要求很高,這家電芯廠選用的是進口韓鋼材料。
這一步將負極極耳與鋼殼底部通過點焊的方式連接。該廠采用了日系Miyachi激光點焊機,確保了點焊精度和產品質量。點焊機無法焊接鋼殼底部,先從預留的小洞插入底部,然后放入點焊機,咔嚓一下,負極就打好鎳帶與鋼殼底部連接好了。
電解液在密封箱洋溢惰性氣體氬氣的手套箱中內注入,密封箱手套內氧氣濃度非得低于10ppm(接近無氧真空環境),戒備電極氧化。電解液氬氣通過循環凈化裝置輸入密封箱,裝置里頭有催化劑和還原劑氫氣,通過氫氧反應生成水可以把氧氣除去。同時,裝置中的干燥劑吸收水分,保證箱內氣氛的干燥。
注入電解液后的電芯,已經通過激光焊接將蓋帽與鋼殼連為一體。一排排整潔有序的堆放著,整裝待發。
一只新的電芯就這樣誕生了。每一只電芯都要穿上按容量分類的“新衣服”PVC套管。
不同的容量對應了不同的PVC封套,這里我們看到了綠、藍、粉等多個色,豐富的外觀顏色增添了電芯時尚感。
電芯的加工過程三:首次充電和探測
電芯在注入電解液后,實際上還沒有存上電,而且此時正負極表面的狀態也沒有達到穩定,非得通過首次充電才能夠正常使用,這種首次充電稱之為“化成”。首次充電時要充入額外的電量,用來在電極表面出現保護膜,這層保護膜正是鋰離子電池低自放電的奧秘所在。同時,保護膜的性質也影響電池的性能和壽命。因此,化成工藝十分緊要。化成采用分容柜完成。
電芯是化學品,為了保障使用安全和壽命,在出廠前要做好配對按盒分裝,每盒200只。確保三個一致性:容量一致、內阻一致、電壓一致。如此方能正常出廠,否則把被打入冷宮,淪為b級、C級電芯。
第一個探測,容量。為了確保容量探測的準確性,該廠采購了行業領先的貝爾全自動分容柜,滿足每日上萬只的分容需求。新誕生的電芯,要做5個循環老化探測,把不能工作或者容量有偏差的選擇出來。根據國家標準Gb/T18287-2013《移動電話用鋰離子蓄電池及蓄電池包總規范》,按照0.2C充放電探測。以適宜的電流充電至4.20V截止(高壓版本要充到4.30V或4.35V),靜置一段時間(15min以上)使電池溫度接近室溫且電池內極化基本消散。探測采用0.2C放電至2.75V終止電壓,達到所標注的容量,才算合格。這里的C是一個倍率單位,以2600mAh電芯放電為例,0.2C則為520mA放電。
第二個探測,內阻。今朝電芯廠都配有內阻自動篩選機器,可流水線篩選。18650三元材料,內阻在70毫歐以內,都算合格品;低于30毫歐的算是特挑優品了。倘若是磷酸鐵鋰或者鈦酸鋰,內阻能做到20毫歐以內。
第三個探測,電壓。同一裝箱里面的電芯電壓3.7V±0.05,方便多節并聯或者串聯使用下,整箱抽出使用。每一箱的電芯都做過三個一致性配對,因此不推薦跨箱使用,這也是國際上通用的辦法。
除了一致性探測,每一個批次的電芯還要抽查完成撞擊、震動、穿刺等數十項破壞性探測,杜絕隱患,確保每一個批次品質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