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1116次 | 2018年07月28日
鉛蓄電池行業痛點能否被智能制造基因解決?
鉛酸蓄電池擁有廣闊市場前景,但前提是要走優質發展之路,化解戰略定位上的邊緣化,將智能制造基因植入其中,扎實推進鉛酸蓄電池制造業發展。
日前,由中國化學與物理電源行業協會主辦的“2016年中國國際鉛酸蓄電池高峰論壇”在古都西安召開,眾多國內外專家共同討論了鉛酸蓄電池發展現狀、發展對策、智能制造技術應用等。
鉛酸蓄電池行業發展存在諸多痛點
數據顯示,前三季度全國鉛酸蓄電池產量約為1.58億千伏安時,同比增長5.8%。風帆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李勇表示,盡管面對4%消費稅開征、原材料大幅上漲等復雜經營環境,但鉛酸蓄電池產業整體仍然呈現較為良好的態勢。
中國化學與物理電源行業協會秘書長劉彥龍表示,雖然鋰電池近幾年得到國家大力支持,但鉛酸蓄電池在汽車啟動、儲能等領域仍占有重要市場,尤其在電動自行車、低速電動車等領域得到廣泛應用。
充電溫度:0~45℃
-放電溫度:-40~+55℃
-40℃最大放電倍率:1C
-40℃ 0.5放電容量保持率≥70%
自2011年鉛酸蓄電池污染整治以來,產業升級提速。過去鉛酸蓄電池號稱兩千多家,經過治理還剩三四百家,通過“規范”的企業僅有一百多家,產業集中度提高。
劉彥龍指出,隨著國家車輛節能減排指標提升,對鉛酸蓄電池技術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國內一些主流企業積極順應市場需求,開發滿足新啟停技術要求的電池。
然而,當前國內鉛酸電池產業發展仍存在很多痛點:運營成本增高,消費稅開征,人口紅利、政治紅利優勢不再明顯;產品創新能力滯后于規模的增長,面臨產能過剩和惡性競爭;國內鉛酸蓄電池產業對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缺乏戰略眼光;工業4.0時代,鉛酸蓄電池企業信息化與自動化的結合程度不足等。
技術落差使鉛酸蓄電池在戰略上被邊緣化
如何化解上述難題,臺灣工研院產業經濟與趨勢研究中心資深分析師呂學隆表示,鉛酸電池產業要與時俱進,尋求創新,持續突破電池技術。
實際上,此前國內發展鉛酸電池幾十年,也刮過多次“環保風暴”,但現在的核心問題在于國家想淘汰落后產能,而鉛酸電池技術已經開始步入落后產能序列。此外,工業基礎不扎實,產品品質有差距,是國內制造業普遍存在的問題,鉛酸蓄電池制造領域也不例外。
大英德創精工設備有限公司總經理王遠強認為,“十三五規劃”對鉛酸電池一帶而過,這么重要的戰略被邊緣化了。出現這種情況的緣由,或許是國內鉛酸電池的技術現狀導致的。
“鉛酸電池未來市場會很好,但如果不在技術上革新,市場會受到擠壓,空間越來越小,同時別的電池對鉛酸電池市場虎視眈眈?!崩硎繃H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董李強調,要有危機意識,尋找技術方向,提升鉛酸電池性能。
將智能制造基因植入鉛酸電池行業
事實上,美國的工業互聯網,德國的工業4.0,我們的智能制造2025,都是以加快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深度融合為主線,推進智能制造為主攻方向。
智能制造日益成為未來制造業發展的趨勢和核心。來自河北工業大學專家張金輝認為,去年開始,工信部啟動了智能制造試點的示范專項行動,遴選出38個行業,21個地區,46個智能制造示范項目,今年將擴大行業和區域覆蓋面,注重發揮企業積極性。
談及鉛酸蓄電池智能制造的特征,雙登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執行總裁周平指出,第一是裝備智能化;第二,產品要體現綠色化、集成化、智能化;第三,生產方式要智能化;第四,服務管理智能化。
業內專家還指出,鉛酸蓄電池智能制造過程應是分層的。第一個層次是智能產品,啟停電池、免維護電池;第二個層次是智能生產裝備、智能生產線、智能車間甚至智能工廠;第三個層次是智能研發、智能管理和決策。
三個層次圍繞一個目標,就是把智能制造基因植入鉛酸電池行業。周平表示,智能制造未來需要打造“綠色智慧工廠”,提高自動化程度,降低勞動強度。最終實現生產管理、質量管理的可視化,提高產品品質。
風帆有限責任公司技術總監張文龍預測,新一輪科技革命已經到來,智能制造是必然趨勢,但任重道遠。我們能做的就是腳踏實地,把設備做好,幫客戶提高勞動生產率,提高產品質量。
上一篇:三部委回應低速電動車發展定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