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230次 | 2024年07月26日
軟包動力鋰電池龍頭之爭
新能源乘用車應用軟包動力鋰離子電池趨勢凸顯,動力鋰離子電池公司掀起了“你爭我奪”的激烈暗戰,參與者既有積累多年的純軟包公司,也有從方形、圓柱變道而來的綜合實力突出者。我國軟包動力鋰離子電池“桂冠”花落誰家,引發業內人士的無數猜想。
數據來源:高工產研鋰電研究所(GGII)
從動力鋰離子電池裝機量TOP10來看,2017年在軟包動力鋰離子電池表現突出的是孚能科技、國能電池,尤其是孚能科技一度被冠以軟包“黑馬”榮耀,承載著PK國際軟包巨頭LG化學的希望。
而今年發生的一系列事件讓軟包動力鋰離子電池領域有了更多“看點”:“獨角獸”寧德時代供貨日產,億緯鋰能與戴姆勒簽訂軟包供貨協議,國軒高科計劃年底投產軟包,萬向躋身進1-八月動力鋰離子電池裝機電量排行榜第9位,捷威動力獲得復星投資劍指軟包動力前三位置,微宏動力破冰乘用車,桑頓新能源260wh/kg三元軟包電芯量產……
這些公司有國際一流車企的光環加持、資金背景雄厚的財團助力、裝機量及技術實力數據的支撐,紛紛“亮劍”背后,彰顯出對軟包動力鋰離子電池寶座勢在必奪的雄心。
充電溫度:0~45℃
-放電溫度:-40~+55℃
-40℃最大放電倍率:1C
-40℃ 0.5放電容量保持率≥70%
軟包動力鋰離子電池領域風云變幻,接下來的市場形勢到底如何?
2018高工鋰電&電動汽車年會將于十二月19-二十一日在深圳維納斯皇家酒店(寶安沙井)舉辦,此次年會主題為“大風起兮飛枯葉,寒冰過兮沐春光”,60+重磅演講、200+中外品牌曝光、1000+產業鏈公司參與、100000+線上線下公司互動參與,一場年度思想盛宴已經開始全面籌備。
本屆年會特別開設“軟包電池進階路”專場,重點探討后補貼時代高端純電動汽車型軟包動力鋰離子電池的選擇,軟包動力鋰離子電池的性能優化與材料、工藝、制造升級,以及軟包動力鋰離子電池行業格局變化。在探討之前,高工鋰電梳理近期軟包動力鋰離子電池行業發生的重要事件如下:
寧德時代:高工產業研究院(GGII)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八月國內動力鋰離子電池裝機總電量約4.17GWh,同比上升44%。其中,寧德時代在八月份為日產軒逸純電動汽車裝機137臺,系統能量密度為123.78wh/kg,全部都為三元軟包電池,裝機總電量5206KWh,拉開了寧德時代三元軟包電池在乘用車領域應用的序幕。
國軒高科:消息顯示,公司已開發出三元811軟包電芯,能量密度到達302Wh/kg。目前,公司三元軟包產線進展順利,計劃年底投產。
億緯鋰能:八月,億緯鋰能披露,公司將為戴姆勒供應軟包三元動力鋰離子電池,具體數量尚未公布。這也成為億緯鋰能軟包動力鋰離子電池投產后迎來的第一個采購訂單。
今年四月,億緯鋰能惠州1.5Gwh軟包三元動力鋰離子電池產線投產,軟包電池單體能量密度高達240Wh/Kg以上,成組效率85%,電池包平均能量密度可以達到150Wh/Kg,最高系統能量密度可達160Wh/Kg。
捷威動力:九月十四日,復星與捷威動力在上海復星藝術中心共同主辦“綠色我國星行動*新能源汽車產業論壇暨復星投資捷威戰略公布會”。會上宣布,復星正式投資捷威動力,并會將復星生態系統內的資源全面賦能捷威動力。
捷威動力聯合創始人、總經理王馳偉公布了獲復星投資后的新一輪發展戰略:將聚焦乘用車市場,目標是未來五年成為全國排名前三的國內領先的動力鋰離子電池公司,未來十年成為世界排名前三的國際一流的動力鋰離子電池公司。
為此,捷威動力將投資8億元投入研發中心和工程中心建設,擴大并新建江蘇鹽城等地的生產基地,迅速提升產量規模。得益于研發的投入和技術突破,近期捷威將實現能量密度270Wh/kg的電芯量產。
微宏動力:九月六日,工信部公布了2018年第9批《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推薦車型目錄》,微宏動力配套一款長安牌SC7003AKBE純電動轎車入圍,系統能量密度為125Wh/kg,綜合工況續航里程達到351公里。此前微宏動力只為客車配套,這是首次配套乘用車,打破快充動力鋰離子電池難以立足乘用車市場先例。
微宏動力上述配套電池系統能量密度達到國家1倍補貼標準,擁有獨特的“快充”優勢,充電倍率為2.5C。目前其他廠商的乘用車配套電池也有快充功能,但充電倍率大多在1C以內,遠低于微宏動力的充電倍率。目前微宏動力的這款產品計劃在純電動出租車、網約車上使用。
桑頓新能源:九月十七日,工信部公示了申報第312批《道路機動車輛生產公司及產品通告》新產品,桑頓新能源共配套11款車型,排在同行前列。除專用車配套外,桑頓新能源還為湖南獵豹、陜西通家配套了2款純電動乘用車,在乘用車領域進步明顯。
七月二日,桑頓新能源三期鋰離子電池投產儀式暨260wh/kg三元軟包電芯量產公布會召開。桑頓新能源鋰離子電池三期項目于2017年啟動,2018年竣工,年產量5GWh,公司260wh/kg三元軟包電芯也將搭載三期平臺進行量產。
GGII統計數據顯示,在2018年1-七月國內動力鋰離子電池裝機電量TOP20中,純軟包電池產品的電池公司有7家,加上正在開發的公司,軟包電池公司的數量上升至12家,占比達60%,表明軟包技術路線得到越來越多電池公司的重視。
業界分析認為,在政策傾向扶持高能量密度電池背景下,軟包電池在乘用車領域的滲透率會不斷加快,產量占比也將迅速提升,而在產品質量、技術、規模和資金等方面有競爭實力的電池公司將獲得更多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