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547次 | 2021年11月02日
鋰離子電池市場“高燒” 危險也許就是一個轉身的距離
十一月十日,工信部網站公布的數據顯示,我國十月新能源汽車生產5.07萬輛,同比上升8倍。有業內人士預計接下來的兩個月,每月新能源汽車生產還將繼續超5萬輛,全年新能源汽車累計生產數量將有望突破30萬輛。在新能源汽車產量迅猛上升的情況下,以鋰電為代表的動力鋰離子電池行業的發展也引人矚目,隨之也將會有越來越多的公司加入到此輪市場的混戰之中。
從產業角度看,目前鋰離子電池已經成為公司的“寵兒”。但在諸多公司“殺入”鋰電行業背后,一些業界專家也開始擔憂,鋰電行業可能會步光伏行業后塵,出現產量過剩局面。
鋰離子電池巨大市場缺口已打開
“產量過剩”一詞見諸我國各類文稿、場合已逾十余載,此前,不論是鋼鐵、水泥等傳統行業,還是太陽能光伏、風能等戰略性新興行業,均出現過大面積的產量過剩局面。
從2014年以來,我國對新能源汽車的推廣力度不斷新增。根據最新規劃,2020年我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將達到500萬輛。下游的旺盛需求打開了鋰離子電池市場缺口,新能源汽車對上游鋰離子電池的拉動用途開始逐步顯現。
充電溫度:0~45℃
-放電溫度:-40~+55℃
-40℃最大放電倍率:1C
-40℃ 0.5放電容量保持率≥70%
根據工信部公布的數據,今年上半年,我國電池制造業重要產品中,鋰離子電池累計完成產量24.2億自然只,同比上升3.8%。全國規模以上電池制造公司累計完成主營業務收入同比上升0.4%,實現利潤總額同比上升27.3%。其中,鋰離子電池制造公司累計完成主營業務收入同比上升17.4%,實現利潤總額同比上升72.8%。
即便如此,動力鋰離子電池仍然持續處于供不應求的狀態,根據相關部門統計,2015年國內動力鋰離子電池的缺口已經達到了2Gwh左右。
國內巨頭“瘋狂”加碼
面對新能源汽車政策和市場的雙重利好,動力鋰離子電池產業鏈上下游也為之瘋狂,仿佛生怕錯失了這個千年一遇的掙錢良機。根據眾多上市公司剛剛公布的三季報數據,目前我國已有超過30家上市公司布局鋰離子電池產業鏈。
據初步統計,今年以來,已有鋰離子電池生產業務的公司均在全力以赴地加速擴產步伐。據了解,比亞迪上半年將數十億元投資額全部用于鋰離子電池的擴產項目上;力帆股份、杉杉股份也對電池芯、正極材料等有相應布局。
此外,作為鋰離子電池重要組成部分,隔膜、正負極材料,以及電解液等上游材料生產公司也隨之不斷擴張。據了解,主營業務為動力鋰離子電池隔膜的滄州明珠,目前已擁有5000萬平方米干法隔膜產量,2500萬平方米濕法鋰電隔膜項目,預計明年初將投產。此外,滄州明珠還有6000萬平方米濕法隔膜產量,預計2017年投產。電解液方面,江蘇國泰經過擴產,其年產5000噸到10000噸鋰離子電池電解液項目已正式投產。而這些,只是整個行業“瘋狂”加碼鋰電業務的縮影。
據有關行業網站統計,今年上半年上市公司增量投資就達600億元,預計2015年度動力鋰離子電池新增投資將突破千億元。
日韓公司加入“混戰”
就在國內電池公司在這片鋰電市場上爭得“面紅耳赤”之時,日韓公司也瞅準了我國市場這塊“肥肉”加入“混戰”,大有將我國電池公司一網打盡之勢。
早在去年,韓國三星SDI公司就宣布計劃5年內分階段投資約6億美元,在陜西西安高新區建設我國最大規模汽車動力鋰離子電池生產基地。近日,其在西安的首條電動汽車用鋰離子電池正式投產,據悉,其產量將達到每年3萬臺高性能汽車動力(純電動EV標準)電池配給。
2015年十月二十七日,韓國LG化學在江蘇南京開發區建立的新能源汽車電池廠竣工,預計2016年建成達產。據悉,該廠可年產供5萬多輛純電動汽車(以一次充電續航里程達320公里的電動汽車為準)和18萬多輛插電式混合動力版汽車(PHEV)使用的電池,并且采用“一條龍”生產模式,可迅速滿足顧客需求。
松下和索尼雖在我國還沒有大動作,但在世界鋰離子電池領域的競爭力不容小覷。有分析稱,目前松下在全球電動汽車用鋰離子電池市場占據高達39%的份額。而索尼正在與國際市場上的多家汽車制造商進行協商,有望進入電動汽車用鋰離子電池市場,估計也將成為世界動力鋰離子電池公司中的佼佼者。
“高燒”下需推動行業可持續發展
市場“高燒”吸引了眾多公司加入“狂歡”,但危險也許就是一個轉身的距離。
根據EVTank的統計數據,今年以來,我國公司擬投產鋰動力鋰離子電池產量大約為59.6Gwh。而據業內預計,到2018年新能源汽車的銷量大概在62萬輛,對應的鋰離子電池的市場需求量為42.4Gwh左右。僅從數據上看,產量過剩似乎難以防止。
在市場環境下,鋰電公司間的競爭將會愈演愈烈,行業或將迎來大規模洗牌。屆時,缺技術、少品牌的中小型公司將會被淘汰出局,只有在技術、資金、品牌等方面都占有一定優勢的鋰電公司,才有可能存活下來。這也迫使公司不斷創新突破,推動鋰電產業淘汰過剩的低端產量。
此外,在行業新興階段,鋰電產業鏈可持續發展問題也值得關注。
真鋰研究首席分析師墨柯認為,鋰電行業想要實現可持續發展,一方面公司要從成本管理方面下功夫,繼續節約成本,另一方面也要不斷提升技術。
深圳市創明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程建良亦表示,鋰電公司在發展過程中,首先應該先練好內功,多做技術開發。只有將基本功做扎實,才有市場競爭力,才能形成可持續發展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