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822次 | 2021年10月29日
動力鋰電池市場競爭加劇 寧德時代如何應對“新挑戰”?
成立僅8年時間的寧德時代(SZ:300750)已成為行業“大佬”,在我國動力鋰離子電池市場占據了近“半壁江山”。
中汽研數據顯示,2017年寧德時代在國內動力鋰離子電池市場的市場占有率為29%,2018年為41.2%,今年Q1,已上升至45.2%。
今年四月下旬,寧德時代公布了2018和2019Q1報告。2018年寧德時代實現營收296.1億元,同比上升48.1%;歸母凈利潤33.9億元,同比下降12.7%,扣非歸母凈利潤31.3億元,同比上升31.7%。歸母凈利潤下降是因為2017年轉讓普萊德股權等,取得了15億的非經常性損益。2019Q1實現營收、歸母凈利潤、扣非歸母凈利潤分別為99.82、10.47、9.16億元,同比上升168.9%、153.4%和240.3%。
高市場占有率容易出現馬太效應,導致強者恒強。但市場并沒有隨寧德時代越來越靚麗的業績報告起舞。2019年三月四日,寧德時代的股價達到了上市以來的最高點95.16元,此后一路下跌,截至五月十日收盤,已降至74.10元。這表明投資者對寧德時代的未來發展仍存有較多疑慮。
如何打下“半壁江山”?
充電溫度:0~45℃
-放電溫度:-40~+55℃
-40℃最大放電倍率:1C
-40℃ 0.5放電容量保持率≥70%
寧德時代的產品重要為動力鋰離子電池、儲能系統和鋰離子電池材料三類,其中動力鋰離子電池營收占比近80%。
其實,寧德時代能夠短時間內迅速崛起,有多重因素。首先離不開其重視研發,產品過硬。北京首鋼基金有限公司交通汽車行業投資總監張謙告訴《投資者網》,2015年前后,當時寧德時代市場占比還不高。一些電動汽車公司因為價格、賬期等原因,并沒有將寧德時代作為最大供應商,但基本上每家車企選擇供應商時,都會將寧德時代考慮在內,做為其供應商之一。例如,南京金龍重要采用國軒高科的產品,但也會采購寧德時代的動力鋰離子電池,用于送去檢測機構做認證的車輛。此外,寧德時代搞定了華晨寶馬,利用寶馬純電動汽車做背書,樹立了其產品高品質形象。
不僅如此,寧德時代迅速崛起還有政策因素。2015年十月,工信部公布了第一批《汽車動力蓄電池行業規范條件》目錄,假如配套的動力鋰離子電池公司不在白名單內,整車就拿不到政府補貼。動力鋰離子電池占純電動汽車成本的40%,我國政府當然不愿意間接大幅度補貼國外電池公司。該政策導致與寧德時代性價比接近甚至略高的LG化學、三星等外資公司出局,難以再成為我國電動汽車公司的重要電池供應商。
寧德時代乘機擴大了自己在國內市場的份額,并形成規模效益,降低了成本。2018年年底,工信部公布的新能源車型有效目錄共3800余款車型,其中由寧德時代供應動力鋰離子電池的車型達1100余款,占比約29%,是配套車型最多的動力鋰離子電池廠商。
補貼退坡引發連鎖反應
今年三月二十六日,2019版我國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正式公布,國補退坡超50%,地補全部取消,這些都給寧德時代在國內市場的發展帶來一定的不確定性。
一方面,政府補貼減少,純電動汽車公司想要維持產品終端零售價格穩定,就必須想辦法降成本,但這種降成本的壓力也會向上游電池供應商傳導。
另一方面,補貼退坡,也為外資電池公司再次進入我國市場供應了契機。去年五月,由我國汽車工業協會等機構公布的《汽車動力蓄電池和氫燃料動力鋰電池行業白名單》里,已經出現了三星、LG化學、SK旗下SKI等韓系電池公司在我國設立公司的名字。
日韓公司加快了重回我國市場的步伐,LG化學在南京的動力鋰離子電池項目將于今年十月開始量產,SKI宣布重啟在華新建合資公司計劃,松下也在探討如何重新進入曾經折戟的我國市場。
張謙介紹,“一段時間以來,寧德時代優勢明顯,交貨周期、賬期等都由它說了算,很多車企對此并不滿意。三星、LG化學等回來之后,國內車企可以有更多選擇,從而獲得更優惠的價格和更好的服務。”
事實上,與寧德時代有合作關系的多家國內車企已開始選擇新的動力鋰離子電池供應商,例如不久前吉利汽車集團總裁安聰慧就表示,將在日韓供應商中選一家,作為吉利新能源的又一家動力鋰離子電池供應商。
財務報告數據顯示,2017、2018年寧德時代的綜合毛利率分別為36.29%、32.8%。華金證券近期的一份研究報告預計接下來寧德時代的綜合毛利率將持續下降,2021年將下降至26.5%。
張謙也認為,隨著市場競爭加劇,預計寧德時代的國內市場份額會下跌,占20%~30%國內市場份額會比較合理;預計其產品的毛利率也會下降,汽車零部件的毛利率都在20%多,凈利潤率10%左右。他認為將來寧德時代的產品利潤率也會回歸這一水平。
寧德時代如何應對“新挑戰”?
其實,寧德時代已經意識到了新能源汽車補貼退坡,將會對公司經營業績出現重大不利影響。
為了了解寧德時代的應對措施,《投資者網》聯系了寧德時代,寧德時代的一位公關經理給《投資者網》發來一份《網上路演紀要》。在今年四月二十六日進行的路演中,寧德時代董事長曾毓群表示,“將通過加大研發投入、技術突破、充分發揮市場龍頭優勢和產業鏈協同等方式,挖掘潛能降本增效,應對成本壓力。”
寧德時代2018年財報也顯示,將通過加大研發和開始深度的產業鏈合作,控制上游材料供應成本等方式,應對挑戰。
寧德時代一方面向上游布局鎳等礦產的開采,另一方面,向下游布局電池回收循環利用項目。同時加大了在國際市場的布局,已在法國、芬蘭、日本、美國等地設有辦事處,為當地車企服務;還在德國設立了研發中心,并已在德國布局首個海外生產基地。
根據華金證券的測算,寧德時代動力鋰離子電池成本約為1.15元/Wh。張謙介紹,“寧德時代已經拿到了很多歐洲車企的訂單,其技術水平和電池成本,略低于松下,但已經可以與三星、LG化學等頭部公司抗衡。寧德時代的國內市場份額會減少,但其會通過全球布局,來提升營收和凈利潤。未來,寧德時代的發展,將取決于其在國際國內市場,與外資電池巨頭同臺競技的能力。”(思維財經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