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870次 | 2021年10月25日
寧夏試水廢鉛酸電池回收處置
據初步測算,寧夏年廢舊鉛酸電池量已突破6萬噸。1塊廢鉛酸電池含有75%的鉛極板、20%硫酸以及砷等有毒物質,若處置不當,對環境生態的破壞性極大。
七月一日,寧夏首家試水處置廢鉛酸蓄電池的寧夏瑞銀有色金屬科技有限公司正式通過專家評審及環評審批,獲得廢鉛酸蓄電池合法收集、處置的資質。
每年逾6萬噸廢舊蓄電池流失
廢鉛酸蓄電池含有硫酸、鉛、砷等多種有毒物質,容易對環境和人體健康出現危害。2003年,我國公布《廢電池污染防治技術政策》,將廢鉛酸蓄電列入危險廢物范圍。
依照國家有關規定,生產電池的制造商應當按照自己商品的銷售渠道,指導、組織建立廢電池回收系統,或者委托有關回收系統有效回收,承擔起回收廢舊充電電池的責任。
充電溫度:0~45℃
-放電溫度:-40~+55℃
-40℃最大放電倍率:1C
-40℃ 0.5放電容量保持率≥70%
但記者調查發現,事實上,大量廢鉛酸電池都通過非正常渠道流失了。據了解,一直以來,寧夏乃至西北地區無合法正規的公司從事蓄電池回收處置,90%以上的廢鉛酸蓄電池回收處于分散和無序狀態。一些修車行或電動汽車銷售商家,會將沒有完全廢棄的舊蓄電池簡單翻新后,通過新舊搭配的方式銷售出去;或將廢棄的蓄電池出售給小販,小販再通過簡單的“刀砍斧劈”方式取出有利用價值的鉛片,而大量含鉛的硫酸液則被隨意傾倒。
銀川市興慶區大新鎮一廢品收購從業者告訴記者,廢舊蓄電池很搶手,前幾年他們經常將蓄電池用斧頭劈開,取出鉛片后再用煉鉛爐將鉛片制成鉛砣出售,蓄電池里的硫酸則被傾倒在院子里或外面,“這些年查得緊,我們就將廢蓄電池賣給專門收購的人,他們好像都拉往區外了。”
靈武郝家橋鎮就曾是有名的土法煉鉛、加工粉碎廢舊蓄電池集散地,在這里,大量民間小作房以廢舊蓄電池為原料,加工出售鉛錠。
據初步測算,寧夏年廢舊鉛酸蓄電池量已突破6萬噸。靈武市環保局局長楊立中說,蓄電池中含鉛的硫酸則被隨意傾倒在裸露的土地上,對當地土壤、大氣、水體環境造成了污染。
瑞銀如何防止“吃不飽”的窘況
自治區環保廳固廢管理局負責人介紹,廢舊鉛酸蓄電池屬于國家確定的危險廢物。根據有關法規,從事收集、貯存、處置、利用危險廢物經營活動的單位,必須向環保部門申請領取危險廢物經營許可證,禁止無證經營或不按照許可證規定經營的行為。
長期以來,面對大量通過非正規渠道流失的廢舊鉛酸蓄電池所造成的環境污染,環保部門往往是發現一起查處一起,通過長年打擊和規范,區內非法從事廢舊鉛酸電池行業的人逐漸減少。
近年來,自治區人大代表、寧夏瑞銀有色金屬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楊文禮一直關注著廢舊鉛酸蓄電池的規范化回收處置問題,先后到江蘇、河南、江西等地考察廢舊鉛酸蓄電池回收處置相關相關經驗。2013年,他決定投資8000萬元的在國家級循環經濟試驗區——靈武再生資源園區,建設一家新型規范化廢舊鉛酸蓄電池回收處置公司,讓區內廢舊鉛酸蓄電池有合法的去向,不再成為環境的“殺手”。
今年一月六日,瑞銀公司年處理10萬噸廢舊鉛酸蓄電池綜合利用項目取得再生資源回收經營者備案登記證。昨天,楊文禮告訴記者,公司已經完成了該項目的前期準備,具備了開工建設條件,已提前完成回收體系和信息平臺建設,人員培訓及相應制度的建立正在進行,預計2016年可正式投入生產。
記者了解到,目前外地一些正規回收公司出現了“吃不飽”的狀態,因合法回收成本高,大量的廢蓄電池仍流失在非法收購者手中,通過正規渠道收購不足總量的10%。瑞銀公司如何防止這樣的窘況呢?作為寧夏首家試水廢舊蓄電池回收處置的公司,未來的前景如何還需拭目以待。
業內人士建議,廢舊蓄電池合法回收成功與否還是取決于回收網絡的建立以及政府的扶持。政府部門可以組建廢蓄電池回收中心,由回收中心與生產公司、銷售商、再生鉛公司共建回收循環網絡。通過設立鉛酸蓄電池公共倉庫,以現代化物流倉儲的運行模式為蓄電池制造商和銷售商供應保管、配送和回收服務,確保每只鉛酸蓄電池都能實現“終身環保管理”,確保鉛酸蓄電池不流入無法監管的小商販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