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508次 | 2021年09月28日
ST渝萬里“頂風”擴張鉛酸電池 增發議案遭投資者以腳投票
增發議案公布后,公司股價復牌當日即宣告跌停,次日一度逼近跌停,截止昨日收盤,跌幅為0.22%
十月十日以來,受董事會會議審議通過的非公開發行預案拖累,ST渝萬里股價已持續兩個交易日遭受重挫。
十月十一日,停牌一月有余的ST渝萬里復牌當日便宣告跌停,隨后其股價更于次日早盤再度逼近跌停,最終,隨A股反彈才有所回調,但截止收盤時跌幅仍達0.22%。
擬向包括大股東在內的三家特定對象發行5560萬股募資7億元,用于汽車起動型免維護蓄電池項目、電動汽車電池項目以及汽車用鉛酸弱混合動力鋰離子電池項目,這份看似稀松平常的定增預案不但得到了大股東支持,更何況還是公司上市17年來的首度再融資,那么,其又何以飽受市場如此詬病呢?
事實上,早在今年七月,ST渝萬里主業鉛酸蓄電池就曾因部分工序設備設施排放未達標,引發環保問題而被重慶市市環境保護局責令停產整改。
充電溫度:0~45℃
-放電溫度:-40~+55℃
-40℃最大放電倍率:1C
-40℃ 0.5放電容量保持率≥70%
一位不愿具名的券商分析師向《證券日報》記者坦言,定增募資7億元投入這樣一個環保隱患危機四伏的夕陽產業,不僅難以提振投資者對公司未來業績的信心,反而平添了一份能否獲得監管層審批通過的擔憂。
鉛酸電池
背負夕陽烙印
在此次ST渝萬里的三名定增對象中,作為大股東,南方同正擬出資2.5億元認購1985.71萬股公司股份,并與出資2.5億元認購1985.71萬股的雷鳴股權投資基金合伙公司、擬以現金2億元認購1588.55萬股的貴州黔莊集團一同承諾將認購股份鎖定3年。
然而,大股東通過注資表達的這份堅定做大原主業的決心,顯然與曾在市場廣為流傳的ST渝萬里未來將注入醫藥或礦產資產的傳聞存在落差。
雖然記者翻閱當年收購事宜致全體股東報告書發現,南方同正的確意在通過本次收購,對萬里電池進行重組和業務重組,扭轉萬里電池瀕臨退市的局面。并在收購意圖中注明,將通過做大做強萬里電池現有的主營業務,使其成為國內蓄電池行業中的龍頭公司。
但即便做大做強主業從始至終都是大股東的心愿,其入主ST渝萬里6年來,公司主業卻也鮮見起色,更與國內蓄電池龍頭的目標相距甚遠。
ST渝萬里2011年半年報顯示,公司期內實現營業總收入4882.93萬元,其中有4662.77萬元的收入來自鉛酸蓄電池。此外,由于鉛酸蓄電池產品的毛利率僅為8.37%,拖累公司虧損122.37萬元。事實上,始于2005年,作為主業,鉛酸蓄電池的盈利狀況便一蹶不振,造成公司營業利潤一直為負。
比低毛利率更為致命的打擊來自于今年五月十八日環保部下發《有關加強蓄電池及再生鉛行業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正是這一新政引發市場對鉛酸電池業的擔憂。曾有分析人士預測稱,經歷此次整頓,業界2000余家鉛酸蓄電池公司或將驟減至300余家。
毫無疑問,營收幾乎全部來自鉛酸電池,毛利率極低,又同樣收到環保部門停產整改通知的ST渝萬里,順理成章地被投資者們劃入了黑名單當中。
上述不愿具名的券商分析師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雖然我們不能武斷的說鉛酸電池就是夕陽產業了,但ST渝萬里定增預案公布后,其差強人意的市場表現可以說明,繼續在醛酸電池領域投入,無法獲得投資者認同。還有一種可能,就是此前ST渝萬里將獲得新資產注入的預期已令投資者先入為主,選擇繼續做大主業則被市場判斷為退而求其次。
定增預案
得到監管層批準有難度
截止發稿前,ST渝萬里董秘張晶未接受記者采訪。不過,此前張晶在接受《證券日報》采訪時的表態,似乎能夠說明公司在鉛酸電池領域孤注一擲的發展思路。
在環保風暴席卷鉛酸電池業之時,張晶曾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ST渝萬里有意借這輪整合打一場翻身仗。我們覺得是個機遇,鉛酸蓄電池在未來幾年會繼續走下去的,汽車啟動電池還離不開鉛酸電池,新材料問世以后可能會出現產品的新生換代,但是在近幾年不會改變。我們肯定抓住這個機會。整改后很快會恢復生產。行業絕對不可能把大門全關上不做的,張晶說。
為證實這一論述,《證券日報》記者咨詢業內某資深科研專家,他介紹,ST渝萬里定增募投的3個項目中,汽車起動型免維護蓄電池、電動汽車電池、汽車用鉛酸弱混合動力鋰離子電池都屬于鉛酸電池范疇,其中汽車起動目前業界都在應用鉛酸電池;而電動汽車(電動自行車)電池受到行業洗牌,小公司紛紛出局的影響,市場呈現供不應求的局面;此外,隨著新能源汽車市場啟動,特別是在純電動尚難實現產業化的背景下,上馬弱混合動力鋰離子電池項目也還是能夠迎合一部分市場需求的。
看來,ST渝萬里的頂風擴張并非空穴來風。日前同行南都電源(300068,股吧)在血鉛陰霾尚未散去之時的出手收購,似乎也從另一個側面向市場傳遞了鉛酸電池上市公司們的志同道合。
市場不會擔心ST渝萬里定增預案會遭遇股東大會的否決,因為這畢竟是注入資金。而有關大股東注資保殼之說,我想我們有必要考慮斥資7億元保一個總股本不足9000萬的殼值不值?上述不愿具名的券商分析師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我們最該擔憂的還是,上馬新的擴產項目與并購原有產量是兩種截然不同的做法,在現下的行業環境里,監管層是否會批準這樣一個受到嚴格管控的行業進一步新增產量。
上一篇:長興鉛酸蓄電池行業大規模瘦身
下一篇:美國科學家開發出等離子電極電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