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554次 | 2021年09月17日
氫燃料動力電池汽車前景起爭議
我國汽車工業協會日前公布的數據顯示,繼九月氫燃料動力鋰電池汽車產銷量降至個位數后,十月產銷數據依舊慘淡,分別完成77輛和79輛,與電動汽車產銷量的強勢上升形成鮮明比較。
清華大學車輛與運載學院教授宋健日前表示,氫燃料動力鋰電池汽車整車制造成本高,氫的制取、運輸和儲存成本也偏高,氫燃料動力鋰電池汽車產業發展前景還有待觀察。同時,國際上也有專家對氫燃料動力鋰電池汽車產業前景持謹慎態度。
那么,氫燃料動力鋰電池汽車產業未來發展趨勢究竟如何?
技術仍是“卡脖子”問題
宋健認為,在高成本和諸多技術難關面前,氫燃料動力鋰電池汽車產業發展前景有些暗淡。
充電溫度:0~45℃
-放電溫度:-40~+55℃
-40℃最大放電倍率:1C
-40℃ 0.5放電容量保持率≥70%
記者了解到,氫能產業仍存在諸多發展瓶頸,技術還不夠完善。同時,氫燃料動力鋰電池汽車對加氫基礎設施的要求較高,不同于電動汽車有大規模充電樁支持,氫燃料動力鋰電池汽車只能在加氫站加氫。假如加氫站沒有大規模分布,氫燃料動力鋰電池汽車的出行就會成為難題。
新能源汽車行業獨立研究員曹廣平指出:“在當前多項‘卡脖子’問題的阻礙下,氫燃料動力鋰電池動力系統成本很高,甚至大大高過車輛底盤以及車身的成本。”
“氫燃料動力鋰電池還存在著很多未知的東西,要人們在實踐中探索。它的發展趨勢還不像電動汽車那么明朗。”國家新能源汽車創新工程項目專家組組長王秉剛告訴記者。
“當然,前瞻技術的發展前景不該被一概否定。”曹廣平進一步補充,“任何具備現實可行性的技術路線都有實現產業化的概率,要不斷進行技術攻關。”
制氫過程被指不節能
“氫是一種低效能源,經過多次轉換,似乎遠不如直接用電高效。”一位不愿具名的業內人士坦言。
典型的加氫站由制氫系統、壓縮系統、儲存系統、加注系統和控制系統等部分組成。曹廣平表示,氫燃料動力鋰電池關鍵技術難點在于制氫。“應大力推廣分布式制氫。”
“在能量轉換效率方面,氫燃料動力鋰電池汽車的確不如純電動汽車。”王秉剛表示,“但氫燃料動力鋰電池汽車產業有沒有前景,不完全取決于這個因素。”
據了解,氫和鋰都是較難控制的能量載體,打開氫在原來分子內的化學鍵非常耗能,這是天然的問題。隨著未來核聚變發電產業興起,電費越來越低,制氫的耗電成本也就越來越低。因此,曹廣平認為,氫能社會的到來,一方面要靠氫的核聚變發電,另一方面要靠氫燃料動力鋰電池的規模化應用,兩者相輔相成。
此外,因為制氫過程中的用電重要來源于化石能源發電,氫燃料動力鋰電池汽車在節能減排方面也遭到了質疑。
對此,王秉剛表示:“當前國內在很大程度上還用石化能源發電。這就存在碳排放問題。利用新能源發電制氫,有助于節能減排。”
曹廣平也認為,節能減排是當前機動車發展的必然趨勢。“未來,核聚變發電,會讓人類用的電既環保又充足,節能減排也就不再是問題,氫燃料動力鋰電池汽車產業發展的時機也就到來了。”
特定場景商業化可期
作為我國新能源汽車的“三縱”之一,按照有關規劃,到2025年,隨著制氫、加氫等基礎設施的完善,氫燃料動力鋰電池汽車要實現區域小規模運行。
王秉剛表示,氫燃料動力鋰電池技術還需認真研發,我國要掌握氫燃料動力鋰電池核心技術,讓氫燃料動力鋰電池可靠性達到市場要求,做好氫燃料動力鋰電池產業化。
王秉剛進一步指出,氫燃料動力鋰電池商用車能夠供應氫氣瓶存放空間,因此,從當前動力鋰離子電池的能量密度來說,相比純電動汽車,氫燃料動力鋰電池商用汽車續駛里程更長。“這就是大家看好氫燃料動力鋰電池在商用車上運用前景的原因。但假如動力鋰離子電池的能量密度持續提高,那么,氫燃料動力鋰電池的優勢就不再特別突出。”
那么,氫燃料動力鋰電池汽車的商業化前景如何?對此,曹廣平表示,當前,氫燃料動力鋰電池汽車全面商業化的可能性較小。“不過,或可在局部領域實現商業化。比如,氫燃料動力鋰電池叉車在倉庫內排放很低,且加氫方便快捷,勝過電動叉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