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291次 | 2023年07月05日
2021年:燃料動力電池汽車推廣應用新起點
當前,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仍處于由政策主導向市場主導的重要轉型期,還面對地方補貼停止、國家補貼退坡、放松燃油車限購、地區間發展不平衡等多重挑戰。未來的推廣應用需注意通過雙積分等政策不斷降低公司平均燃油消耗量,重視私人消費領域的推廣,完善充電設施建設和運營協同機制,促進燃料動力鋰電池汽車及新能源汽車與能源、交通、通信、人工智能等多產業深度融合發展。2021年將是我國燃料動力鋰電池汽車推廣應用的新起點。
這是一月十日2021年能源經濟預測與展望研究報告公布會上,北京理工大學能源與環境政策研究中心公布的《新能源汽車產業2020年度回顧與未來展望》(下稱《報告》)做出的判斷。
報告執筆人張祥教授表示,2020年新能源汽車產業上半年受年初重大突發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嚴重,在一系列政策引領和復工復產舉措支持下,下半年已逐步走出了疫情的陰霾,產銷量持續第六年保持前列,累計保有量達492萬輛。新能源乘用車繼續占據較大市場份額,私人消費成為市場主體。三元鋰電和磷酸鐵鋰在動力鋰離子電池裝機量中繼續保持主導地位,動力鋰離子電池行業集中度穩中略升。而動力鋰離子電池回收利用體系也逐漸完善,全國回收服務網點數量過萬。
全國充電基礎設施數量持續上升,運營商集中度高。截至2020年十一月底,全國充電基礎設施累計153.9萬臺,同比上升31.1%。車樁比為3.17:1,與2019年大致持平。充電基礎設施運營商的集中度維持較高水平,全國9家運營超過1萬臺充電樁的公司運營量占總量的90.6%。
在張祥看來,當前新能源汽車產業的重要挑戰在重大突發疫情等負面因素影響下,要精準施策與行業努力并重,否則實現《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提出的“2025年新能源汽車新車銷量占比達到20%左右”目標將具有挑戰性。雙積分政策在汽車輕量化和降低公司平均燃油消耗量方面,政策執行的效果尚待進一步觀察。傳統動力鋰離子電池技術有待進一步突破,廢舊動力鋰離子電池回收網絡尚需盡快健全。
充電溫度:0~45℃
-放電溫度:-40~+55℃
-40℃最大放電倍率:1C
-40℃ 0.5放電容量保持率≥70%
《報告》認為,2021年私人消費市場的推廣值得進一步關注,公共領域的推廣應用仍會占相當比例。燃料動力鋰電池汽車推廣應用雖受到一些影響,但2021年推廣量會持續攀升。
張祥認為,眾多國家政策都將氫燃料動力鋰電池汽車列為重點支持領域。《我國氫能產業基礎設施發展藍皮書》也預計到2030年國內加氫站將達到1000座。隨著加氫站網絡的完善,燃料動力鋰電池技術的進步,以及制氫、儲氫、運氫環節經濟性的提高,未來氫燃料動力鋰電池汽車將大有發展,2021年將是我國燃料動力鋰電池汽車推廣應用的新起點。
《報告》還指出,隨著國內日韓電池公司產量的擴張,動力鋰離子電池行業具有不確定性。對產量利用率較低的中小電池廠商來說,外資公司的產量擴張可能直接導致其加速丟失市場份額甚至退出市場。
此外,在充電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截止到2020年十一月,全國公共類充電設施69.5萬臺,已提前實現《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發展指南(2015~2020年)》設立的50萬目標。私人充電樁數量從2018年一月開始反超公共類充電樁,且二者差距不斷拉大,2020年底私人充電樁的占比達到843萬臺,占比54.8%,但距離《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發展指南(2015~2020年)》設立的430萬目標還有不小差距,可加快私人充電樁建設和許可。
張祥還認為,新能源汽車將與能源、交通、通信、人工智能等多產業深度融合,協同發展。隨著V2X技術的發展,新能源汽車將擁有更多應用場景。作為移動儲能工具,新能源汽車與電網實現雙向互動,可提高電網的配電柔性;《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提出“人一車一路—云”高效協同發展的目標,未來新能源汽車可與駕駛人、道路交通標識、信號燈、其他新能源汽車、云端系統進行實時信息交互,實現可靠的自動駕駛。
下一篇:海水電池能解決我們的儲能問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