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1162次 | 2021年08月12日
世界各國氫能戰略計劃和產業發展及國內氫能產業發展現狀與沉思
氫能在世界能源轉型中的角色價值日益凸顯,世界重要發達國家近年紛紛大力支持氫能產業發展,越來越多的能源、汽車、金融公司開始涉足氫能相關業務,多產業協同創新發展的新格局初現端倪。
目前,產量最大成本最低的制氫方式是煤氣化制氫和烴類蒸氣轉化制氫,可再生能源發電制氫有望在2030年開始逐步實現商業化。氫的大規模儲運高度依靠技術進步和基礎設施建設,是氫能產業發展的難點。
全球加氫站建設呈加速發展之勢,已建成加氫站數量最多的國家有日本、德國、美國、我國。氫燃料動力電池汽車已在一些國家小規模商業化,小型氫燃料動力電池熱電聯供裝置也成為發達國家備受關注的分布式能源利用技術,相關產業發展最成功的國家是日本。
世界各國氫能戰略計劃和產業發展
近年來,美國、日本、歐盟等國家和地區相繼制定了氫能發展戰略。
充電溫度:0~45℃
-放電溫度:-40~+55℃
-40℃最大放電倍率:1C
-40℃ 0.5放電容量保持率≥70%
澳大利亞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煤炭出口國和第二大液化天然氣(LNG)出口國,也開始計劃以太陽能、風能制氫并向東亞地區出口液氫,打造下一個能源出口產業,目標是到2030年在中、日、韓、新加坡4國開發70億美元市場。
英國氣候變化委員會認為,到2030年,氫氣可能取代天然氣,成為低碳電力系統的備用能源,并呼吁新建的天然氣發電廠及早做好利用氫能的準備。
2016年,我國國家能源局公布《能源技術革命創新行動計劃(2016-2030年)》,部署“氫能與燃料動力電池技術創新”任務。一些地方政府開始把氫能產業作為經濟發展新引擎,特別是東部、南部省份對氫能與燃料動力電池產業發展的推進力度較大。
江蘇省如皋市從2010年起開始布局氫燃料產業,2016年被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命名為“我國氫經濟示范城市”。廣東省佛山市于2017年十一月建成國內首個商業化運營加氫站。上海市公布《上海市燃料動力電池汽車發展規劃》,山東省計劃在濟南建設“我國氫谷”,并于近日啟動了山東氫能源中長期發展規劃方法編制。武漢市于2018年三月出臺《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漢南區)加氫站審批及管理方法》,這是全國首個加氫站審批及監管的地方性政策。
大型能源公司氫能產業進展
在各類新能源中,氫能與傳統油氣產業鏈關系最為緊密,具有與油氣可類比的萬億美元級市場空間。石油公司具有資源規劃、煉化加工(制氫用氫)、油氣儲運以及零售終端建設與運維等多方面的技術基礎與整合優點。
早在1978年,bP公司就申請了第一件氫燃料動力電池相關專利。近十年來,以殼牌、bP、道達爾為代表的石油公司圍繞氫氣制取、儲運以及加氫站建設已有豐富的踐行案例,是世界氫能產業發展的積極推動者。
bP認為,氫能兼有二次能源和儲能媒介雙重角色,并將在2030-2050年得到廣泛使用。bP擁有超過40年的制氫相關經驗和超過10年的汽車加氫站運營相關經驗。bP已參與多個氫能示范項目,包括同戴姆勒克萊斯勒公司、福特公司合作研究先進燃料動力電池技術,在北京建成我國第一座加氫站等。
殼牌全面進軍氫能范疇。殼牌2013年公布的《新視野——世界能源轉型的視角》(NewLensScenarios)指出,將來石油在乘用車范疇的占比將逐年下降;電能和氫能則將快速上升,2030年二者合計占比將達到5%,2050、2060年將分別達到40%和60%,到2070年,乘用車市場將全面脫離對化石燃料的依靠,電動汽車和氫燃料汽車將得到全面普及。基于上述預測,殼牌開始在氫能范疇全面發力。
2016年,殼牌與川崎重工簽署協議,合作開發液氫運輸船;殼牌還與日本巖谷產業、日本電源開發公司合作,將澳大利亞豐富的低質褐煤轉化為氫氣,液化后船運至日本。2017年二月,殼牌與豐田正式達成合作協議,在加利福尼亞州建造7座加氫站,并將在2024年新增至100座。兩家公司將為該項目出資1140萬美元,加州能源委員會將出資1640萬美元[41]。殼牌在2018年公布的《能源轉型報告》中指出,將于2030年前在英國投資加氫設施。
道達爾積極推進加氫站布局。2013年在德國政府的主導下,道達爾與殼牌、戴姆勒等公司啟動了H2Mobility項目。該項目計劃在2023年前在德國建設400座加氫站。截至目前,道達爾已經在德國建成了10座加氫站。道達爾還與林德公司、寶馬公司在氫氣加注技術等方面開展了合作。
我國傳統大型能源公司已加大在氫能范疇的投入力度。
2018年二月,國家能源集團牽頭成立了我國氫能源及燃料動力電池產業創新戰略聯盟(簡稱我國氫能聯盟),高調進軍氫能產業,并已在江蘇如皋建成商業加氫站;十月,國家能源集團下屬3家單位(準能集團、氫能科技公司、低碳清潔能源研究院)與濰柴集團共同簽署了《200噸級以上氫能重載礦用卡車研發合作框架協議》。
我國石化在全國開展氫氣的制、儲、運、加整體布局,目前已確立10余座加氫站選址。借助2022年北京冬奧東風,公司與億華通公司簽訂協議,在氫氣供應、車輛加氫、加氫站運營等方面展開合作,為北京-張家口冬奧會氫燃料動力電池車運營供應保障。考慮到氫能產業發展初期難以實現投資回報,我國石化于2018年七月成立了我國石化集團資本有限公司,專門支持氫能和其他新興產業的發展。
中化集團把氫能確立為公司新能源四大重點范疇之一,于2018年十月在江蘇省如皋市成立了中化能源國際氫能與燃料動力電池科技創新中心,專注于研發氫燃料動力電池,其新能源業務進入了戰略沖破和攻堅階段。
對我國氫能產業將來發展的提議
從世界各國的相關經驗來看,氫能產業實現商業化發展要處理技術沖破、政策協調、產業配套、經濟可行、社會認知等多方面問題。近年來,我國多地政府大力推進氫能產業發展,汽車公司、燃料動力電池供應公司以及投資機構熱情高漲,多家公司積極進入制氫供氫產業鏈。
然而,我國氫能產業尚存在缺乏國家氫能戰略、核心技術不足、加氫站審批與監管法規缺失、技術標準與測試體系滯后等問題,亟待增強頂層設計,推動氫能產業高質量發展。
一是研究制定國家氫能戰略及相關產業政策
氫能產業發展首先要明確氫的能源屬性。當前,氫在我國被列為危險化學品,尚未納入能源管理體系,亟需在國家能源轉型藍圖中界定氫能角色。提議國家組織相關部委,研究公布國家氫能戰略及發展路線圖,制定產業政策,明確氫能發展的行業主管部門,完善監管法規與測試體系,鼓勵真正有資源優點、技術實力的地區和公司共同推動氫能產業健康發展。
二是切實攻克制約氫能產業鏈的關鍵技術
我國氫能產業鏈部分關鍵零部件和產品技術與國外最先進技術存在較大差距,膜電極、空氣壓縮機、儲氫材料、加氫槍與軟管等關鍵零部件尚需進口。在發展模式上,一方面,提議部分借鑒我國高鐵技術創新以及油氣重大專項模式,組織氫能與燃料動力電池重大科技專項,加大國際科技合作力度,以龍頭公司帶動產業技術進步;另一方面,考慮到全球范圍內氫能產業尚處在發展初期,主導技術與設計尚未定型,提議成立風險投資基金,保持對相關技術的關注,切實以技術沖破帶動市場繁榮,堅定防范投機炒作。
三是穩妥有序推進氫能基礎設施建設
基礎設施建設是打通氫能產業鏈的關鍵環節。氫氣長輸管道與加氫站建設投入大、周期長。《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提出,我國將在2025年建成300座加氫站,2030年建成1000座加氫站。提議國家充足利用現有油氣基礎設施,穩妥有序推進氫能基礎設施建設,切實提高氫氣儲運和加注的安全性和經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