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904次 | 2018年07月20日
動力電池企業安全“桎梏”該如何打破
近年來,隨著人們節能環保意識的增強,以及政策扶持力度的加大,代表未來汽車發展方向的新能源汽車,正逐漸成為消費者的“新歡”。汽車工業協會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1-6月,新能源汽車實現銷量17萬輛,比上年同期增長126.9%。其中,純電動汽車售出12.6萬輛,同比增長161.6%;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完成銷量4.4萬輛,比去年同期增長64.2%。
然而在銷量大增的同時,新能源汽車的安全問題也引人關注。尤其是動力電池作為電動汽車的核心部件,其安全性能、質量直接關系著電動汽車產業發展的前景。
實現500萬輛目標需要打通“安全關”
早在2012年,國務院就通過了《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2-2020年)》,其中提出,到2020年,我國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累計產銷量要超過500萬輛。
在日前召開的2016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高峰論壇上,清華大學教授、中國汽車工業學會電動汽車分會理事長陳全世表示,500萬輛的目標并非不可能完成,但是需要官、產、學、研、用多方合作,實現“一體化”推進,真正從老百姓的需求出發,逐步打開市場。此外,新能汽車企業首先要保障車輛本身的安全性,同時也要在售后維修、相關檢測等服務領域同步跟進,打通“安全關”,才能真正打消消費者的后顧之憂。
充電溫度:0~45℃
-放電溫度:-40~+55℃
-40℃最大放電倍率:1C
-40℃ 0.5放電容量保持率≥70%
多重因素影響動力電池安全性
目前,我國電動汽車一般采用鋰離子電池。鋰離子電池本身擁有體積小、容量密度高的特性,符合電動汽車輕量化發展的要求。然而,鋰是一種活潑金屬,當電池系統在發生失效時,可能會導致鋰離子電池熱失控,產生大量的高溫氣體。如果高溫氣體不能得到釋放,就有可能導致燃燒或爆炸。
談及影響動力電池安全性的因素,科技部863計劃電動車動力電池重大專項檢測中心主任王子冬表示,某些小廠商生產的劣質電池會導致起火,一些電池在經過長期擱置后也會存在安全問題。單從電池制造的層面來看,其材料、零件、保溫性能、BMS等,都會影響到最終的安全性。
據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員黃學杰介紹,在化學電池中,正極材料通常是氧化物或者磷酸鹽,而負極使用的碳材料、有機溶劑電解液、電池隔膜等都屬于易燃材料。因此,動力電池企業一定要杜絕使用劣質材料,以免在電池生產過程中埋下安全隱患。另一方面,為了提高動力電池的安全性能,企業在電池生產過程中應當盡可能減少材料中還原劑的使用量,最大限度地提升正極的穩定性,以避免電池出現熱失控事故。
此外黃學杰還表示,電池的內部結構選擇也會影響電池的安全性,企業在選擇電池結構時,應該根據具體的材料性能來定,否則后果不堪設想。
打破桎梏車企需與電池企業聯盟合作
據了解,目前奔馳、寶馬和大眾都選擇三星或LG作為戰略合作伙伴,特斯拉以及國內發展較好的比亞迪本身都有自己的電池生產廠。不論是戰略合作還是自建工廠,都能在一定程度上保障車輛對動力電池的需求,同時也能確保安裝在整車上的動力電池品質。
王子冬坦言,在整車廠和電池企業各自為政的情況下,由于整車廠在價格上的壓制,有時也會導致電池生產廠商管理疏忽,為了追求利潤而采購廉價材料,這會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電池的安全性。對于這一現象,王子冬建議國內的整車企業要與電池企業形成聯盟合作關系,共同提高動力電池的一致性、安全性。
政策發力動力電池評價標準或再提高
目前,我國針對新能源汽車發展過程中暴露的問題已經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和相關措施,尤其是在動力電池領域,國家專門出臺了《汽車動力蓄電池行業規范條件》,截至目前,共有57家動力電池企業進入目錄。
王子冬表示,在目前動力電池行業暴露的問題中,大多數集中在18650電池(18表示直徑為18mm,65表示長度為65mm,0表示為圓柱形電池)上,而18650電池也正是《汽車動力蓄電池行業規范條件》中大多數企業所生產的電池類型。
據王子冬透露,國家正在著手制定該目錄的進入和退出機制,企業進入《汽車動力蓄電池行業規范條件》目錄也并不意味著可以高枕無憂。今后,國家對動力電池企業的評價方式會逐步改變,不再是傳統的送樣品到實驗室進行檢測,而是要通過動態管理的方式,不定期地對市場中的產品進行抽樣檢測,再進行綜合評估。此外,國家也會從通過目錄的動力電池企業中重點培養3-5家,在世界市場中爭奪話語權。
上一篇:電池技術即將因這些研究成果而變革
下一篇:比亞迪花大資金布局電池梯次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