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680次 | 2021年07月02日
動力鋰電池公司聚集度繼續提升
隨著國家新能源汽車補貼趨于嚴格,動力鋰電池原材料成本不斷提高,資金壓力不斷上升以及動力鋰電池技術門檻的不斷提高,電池行業目前已進入到調整期和分化洗牌期,呈現出強者更強,弱者更弱的格局。
“今年前9個月動力鋰電池產業市場聚集度得到了進一步提高。數據顯示,前五家公司已占據78.2%的市場份額,其中排名前一二的公司就獨占了65.1%的動力鋰電池配套市場,留給中小公司的市場空間十分有限。要怎么樣在這些有限的時間和市場空間里搏出一條屬于自己的生存之道,這可能是將來一段時間考驗我們公司的一道難題。”我國化學與物理電源行業協會秘書長劉彥龍在近日舉辦的2018第三屆動力鋰電池使用國際峰會(CbIS2018)上表示。
公司聚集度繼續提高
“動力鋰電池產業聚集速度非常快,2015年國內向整車公司供應電芯的動力鋰電池公司約莫有一百五六十家,但今年預計惟有五六十家。”劉彥龍表示,政府補貼退坡和技術門檻的快速提高,是動力鋰電池集聚效應加速的重要原由。“公司假如不具備技術實力,將會喪失客戶資源,從而退出行業。”
據了解,目前我國排前五名的動力鋰電池公司市場總份額占比為78.2%,其中排名前二的寧德時代和比亞迪,所占市場份額分別為42%和21%,排名3-5名的公司也都是占3-5%的市場份額,產業市場聚集度進一步提高,公司龍頭效應分明。
充電溫度:0~45℃
-放電溫度:-40~+55℃
-40℃最大放電倍率:1C
-40℃ 0.5放電容量保持率≥70%
“公司聚集度提高可以防止市場資本的重復和浪費,對產業的發展是有好處的。”中電力神有限公司副董事長秦興才對記者表示,我國公司想在國際市場上有所沖破,勢必要加大技術投入,提升電池比能量以在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我國有200多家動力鋰電池公司,都有自己的技術路線,在技術上的資金投資很大。但隨著競爭的加劇和補貼的退坡,今朝已有不少公司退出市場,這些公司的技術實力一般,從資金的角度上來說是一種重復和浪費。”
細分市場成中小公司出路
“2017-2020年是動力鋰電池產業的調整期,2020年以后,產業將會得到相對理性的發展。而在調整期找準發展路線是目前公司要做的頭等大事。”秦興才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動力鋰電池“戰場”上的斗爭已經非常猛烈,各大主流公司已切分了市場的“大塊蛋糕”,中小公司們想要在競爭中不被淘汰,細分市場是出路。
對此劉彥龍持相同態度,他認為中小型公司應盡快明確市場定位,找準細分市場發力。“中小公司可以適當發現一些小眾的、競爭相對緩和的細分市場作為自己的目標市場,船小好調頭,有的時候規模小的公司反而在這方面更具優點。”
但產品質量才是贏得消費者的關鍵。“公司自身還是要把技術增強,把產品質量提高,才是在市場上最根本的取勝之道。”秦興才對記者表示。
將來份額將聚集在前10家公司
動力鋰電池產業聚集度的提高正在導致市面上的電池公司加速消亡。“到2020年動力鋰電池公司還能剩多少家?”新能源汽車創業投資子基金總裁方建華拋出了一個尖銳的問題。
“我認為在將來幾年產業聚集度還會進一步提高,到2020年國內動力鋰電池市場份額將重要聚集在10家以內。”劉彥龍對此做出了大膽的回答并預測,“隨著補貼全面退坡,動力鋰電池市場全面放開,將來日韓像三星、LG化學、松下等外企也將在我國進行大規模產量布局,將來市場競爭將會更為猛烈,留給中小公司的市場不僅空間小,壓力還會更大。”
對此,劉彥龍提議國內大型動力鋰電池公司應增強技術創新,掌握核心和前沿技術,加快高端產量布局,同時要與產業鏈公司增強垂直合作,形成密切合作關系;中小型公司應盡快明確市場定位,找準細分市場發力。“目前國內政策調整比較快,公司除了要跟著政策轉,更多的還是要練好內功,樹立自己的差異化定位。這樣的話,在將來的猛烈競爭中可能才能有自己的市場地位。”
上一篇:鴻興時代8億元投建鋰離子電池項目
下一篇:硅光電池結構與工作原理及其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