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1194次 | 2021年06月24日
華為鋰離子電池“陽謀”硅碳負極獲新專利
二月二日,華為公布一項名為“硅碳復合材料及其制備方法和鋰離子電池”的專利。
根據專利,該發明供應的硅碳復合材料,內部孔隙尺寸小,可有效降低硅材料與電解液的接觸面積,減少副反應的發生,延長電池使用壽命;同時硅材料均勻分散在石墨骨架周圍,無團聚,使得石墨骨架能夠有效地緩解硅材料的體積膨脹和收縮,提高復合材料結構穩定性和能量密度。
如下圖,該硅碳復合材料包括內核(10)和包覆在內核表面的碳層(20),內核由石墨骨架(101)、填充在石墨骨架的間隙中的無定形碳(102)、均勻分布在無定形碳中的硅材料(103)構成。
采用該專利供應的硅碳復合材料的電池,在電芯的循環性能上,500周容量保持率為80%,而采用比較例的硅碳復合材料的電池,循環200周容量已經衰減至80%。
實際上,華為關于硅碳負極材料的研究早于2012年前就已涉及,并有另外兩項專利。
充電溫度:0~45℃
-放電溫度:-40~+55℃
-40℃最大放電倍率:1C
-40℃ 0.5放電容量保持率≥70%
值得注意的是,自一月以來,在提升能量密度、循環壽命方面,整車和電池公司都對硅負極材料、預鋰化下手。包括國軒高科210Wh/kgLFP電池采用“高克容量硅負極材料和預鋰化技術”、蔚來150度固態電池包采用“無機預鋰化硅碳負極”、智己汽車與寧德時代的“摻硅補鋰技術”等。
前不久,華為還公布了兩項鋰離子電池相關專利,涉及鋰離子電池用導電粘結劑,采用石墨烯材料。而廣汽埃安近期也宣布采用石墨烯基技術的電池即將量產。
實際上,華為在鋰電領域的研究遠不止負極材料,并有長期的研發積累。
高工鋰電通過國家知識產權局發現,截止目前,華為在鋰離子電池方面的專利超過100項,在正極、負極、電解液、隔膜、固態電解質、電池模組,以及電池熱失控等方面均有所涉及。
除華為自主研發外,少數專利還與廈鎢新能、杉杉、振華新材、立方新能源等鋰電公司共同研發。
在電池應用上,2020年九月,華為推出三電云服務,旨在結合其在電池領域和ICT領域的核心技術,解決新能源汽車的電池安全與壽命管理問題。
在電動汽車的布局上,近期消息稱,華為與北汽新能源合作的“華為版”車型將于今年四月公布,并在十一月上市推廣,長安汽車、華為、寧德時代聯合打造的高端智能汽車品牌也于近期傳出已注冊商標的消息。
上一篇:LG化學2021動力鋰電池憂患
下一篇:金銀河“加注”鋰云母提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