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958次 | 2018年06月26日
歐洲鋰離子電池的困境 - 自產還是購買?
隨著電動汽車(以及卡車和公共汽車和重型設備)革命席卷歐洲,政策制定者和投資者對歐盟是否應該推行積極的鋰離子電池工廠建設戰略或僅讓中國,日本和在歐洲轉向下一代電池的時候,韓國正在進行繁重的工作。事實上,在亞洲公司的推動下,目前歐洲的唯一一家歐洲公司實際上正在建立一個新的電池工廠,但歐盟可能已經為時太晚。
一年前,歐盟宣布了一項名為歐洲電池聯盟的重大舉措,該聯盟旨在將歐洲公司建造的電池工廠帶到非洲大陸。當時,歐盟委員會副主席MarosSefcovic說:“我們必須快速行動,因為我們正在參加全球競賽。我們需要防止對競爭對手的技術依賴。“
但AlexaCapital的創始人杰拉德里德告訴路透社,“我不相信歐洲的任何人都能與亞洲人競爭。”他的公司為能源,技術和電力基礎設施領域的公司提供建議。其中一個因素是亞洲公司通常從政府的大量補貼中受益。歐洲公司需要數十億歐元的補貼才能參與競爭。
歐洲許多人都記得當地公司試圖在新興的太陽能電池板市場上兌現時發生了什么。他們很快被來自亞洲的廉價進口淹沒了。(對于美國的讀者,請參閱Solyndra了解更多關于此主題的內容。)“一旦被燒毀,兩次害羞,”他們推理道。也許最好讓亞洲公司吞噬這個特殊的餡餅,同時創造一個基于未來下一代電池技術的全新餡餅。
科隆麥肯錫未來流動中心主管TimoMoeller表示:“目前電池的開發周期和技術進步速度如此之大,所以新的和額外的參與者有機會進入。”InnoEnergy的首席執行官迭戈·帕維亞對可持續能源公司Innvolt的投資表示贊同。“每個人都在開發固態電池,所以隨著我們的發展,與亞洲的差距會越來越小。”
當然,我們在CleanTechnica的時候知道固態電池以及將基礎研究轉化為商業現實的艱難緩慢進展。基于這些知識,帕維亞的聲明可能完全過于狡猾。但一些歐洲投資者正在考慮制造所謂的“綠色”電池所帶來的商業機會-歐洲公司使用當地工人在歐洲制造的電池,以及來自當地采購的原材料的100%可再生能源。然而,在那種情況下,歐洲可能會發現當地鈷來源的確切位置還不清楚。也許這些下一代固態電池幾乎不需要鈷。
盡管如此,隨著歐洲電動汽車電池市場的價值預計到2025年將攀升至2500億歐元,有人會賺很多錢。就在本周,比亞迪宣布計劃將其槳放入歐洲電池市場。它已經在匈牙利和法國擁有電動巴士組裝工廠。該公司尚未表明其新廠將設在哪里。
下一篇:正極材料成為關鍵動力鋰電池原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