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1116次 | 2018年06月29日
鋰電池的輔材水性粘結劑是否有望國產化?
與日本企業占據著高端市場不同的是,國內水性粘結劑生產商主要活躍在中低端市場。
“中國鋰電芯需求層次很多,大把的電池企業在用20-30元/公斤的水性粘結劑,這個總量比高端量大得多。”國內一家水性粘結劑企業老板如是說道,除鋰電池以外,產品也可以用于超級電容器,該領域競爭環境及回款情況比鋰電行業要好。
雖然從生存角度來看,國產水性粘結劑也可以過得有模有樣,但卻難以突破日本企業的高端“封鎖”,實現產品從量到質的飛躍,未來話語權將會逐漸減弱。
國產水性粘結劑與日本企業差距的形成,根本原因在于起步較晚、基礎研發實力偏弱,同時與國內整個產業鏈生態環境也有關系。
另一家水性粘結劑高層頗為辛酸地說:“我們國內粘結劑配套原材料和設備有待改進。日本采購原材料可直接用于生產,但我們采購的原材料需要經過加工提純后才能用。他們購買的原材料純度很高,而我去市場上怎么買都買不到。”
充電溫度:0~45℃
-放電溫度:-40~+55℃
-40℃最大放電倍率:1C
-40℃ 0.5放電容量保持率≥70%
水性粘結劑的原材料都來源于石化產品的二級、三級產品。日本國標對石化產品的處理有要求,企業也嚴格遵守規則去做。但國內則不同,讓企業投入處理高純度原材料時,考慮的是收入回報問題,沒有足夠大的規模與利潤就不會去做。這也意味著,國內水性粘結劑生產過程就必須增加一項原材料提純工序。
“本來我們的場地設計沒有這樣一個車間,但不得不加進去。”上述高層說道。
不過,一位資深業內人士認為,國產水性粘結劑不必過于悲觀。跟日本企業的競爭,不能著眼于一時。隨著大量原材料的本土化,國內企業有滿足下游電池企業定制需求的天然優勢(國外企業通常反映較慢)。與此同時,若電池企業能夠給國內水性粘結劑生產商一些“試錯”機會,將加速高端水性粘結劑的國產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