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1514次 | 2018年06月05日
川化股份鋰電轉型調查:兩大礦山資產注入懸念待解
自2017年12月18日通過破產重整實現恢復上市以后,川化股份(000155)提出向鋰電池全產業鏈戰略布局的轉型目標。同時,在中小投資者問詢有關鋰電池資產注入事項進展時,川化股份公司方面曾公開回應稱將于2018年上半年完成大型鋰礦資產的注入工作。
但隨著資產注入承諾期限的日益臨近,川化股份公司方面回復中小投資者時卻開始閃爍其詞,反復公開強調需要結合公司實際情況、結合標的資產是否具備收購條件等因素進行綜合分析,適時啟動并購。
那么,川化股份到底到底有沒有標的資產可并購?又有哪些標的資產具備注入條件?
調查發現,目前川化股份控股股東四川能源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為“四川能投”)控股的四川阿壩州李家溝鋰礦山已經開始前期工作,有望在2019年實現投產;而尚在四川能投體外的四川甘孜州甲基卡德扯弄巴鋰礦山采礦權前不久剛獲得有關批文,已經于5月14日辦結采礦權審批手續。
除此之外,早在今年初川化股份參股能投新源合伙企業以現金出資的方式完成了對四川能投鼎盛鋰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為“鼎盛鋰業”)控股權并購。據了解,該鋰鹽加工資產有望在今年年底實現投產,不排除在2019年達產并釋放業績后注入上市公司,進一步完善川化股份鋰電池產業鏈。
充電溫度:0~45℃
-放電溫度:-40~+55℃
-40℃最大放電倍率:1C
-40℃ 0.5放電容量保持率≥70%
兩大鋰礦山+鋰鹽廠
調查發現,圍繞川化股份及其控股股東四川能投鋰電池產業鏈布局的資產至少有兩大鋰礦山和一處鋰鹽加工廠,分別為李家溝鋰礦山、甲基卡德扯弄巴鋰礦山以及鼎盛鋰業。
知情人士透露,由于李家溝礦山所處山勢較為陡峭,加上曾遭遇山洪泥石流沖擊導致部分山路被毀,礦區基建工程量較大,同時考慮到礦區地形地貌,地下硐采就地修建尾礦庫的可行性不大。但去年四川能投入主以后,已經開展了大量前期準備工作,正在積極推進李家溝鋰礦項目。
根據金川縣人民政府門戶網站,四川德鑫礦業資源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為“德鑫礦業”)擬在阿壩州金川縣集沐鄉李家溝實施四川省金川縣李家溝鋰輝石礦105萬噸/年采選項目,5月22日起的10個工作日內環評二次公示。
上述公示顯示,德鑫礦業擬投資10億元,在四川省阿壩州金川縣集沐鄉李家溝新建李家溝鋰輝石礦105萬噸/年采選項目,主要包括鋰輝石礦開采以及選礦工程,配套建設尾礦庫工程及相關配套設施,礦區面積約3.878km2,采用地下開采方式。
實際上,早在去年9月,四川能投聯合雅化集團通過共同收購、股權轉讓和合作協議等“組合拳”解決了李家溝鋰礦的股東內訌糾紛,并通過分立的方式實現了對李家溝鋰礦62.75%的股權控股經營。
公開信息顯示,四川國理鋰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為“四川國理”)曾經以現金收購了四川恒鼎鋰業科技有限公司(簡稱“恒鼎科技”)100%的股權,恒鼎科技下設德鑫礦業、阿壩恒鼎鋰鹽有限公司等兩個全資子公司,其中德鑫礦業擁有已探明鋰資源儲量約51.21萬噸(折合氧化鋰)的李家溝鋰輝石礦的采礦權。
根據雅化集團披露,四川國理分立為國理鋰鹽公司和國理礦業公司,四川能投對應的持股比例分別為43.74%和62.75%。
熟悉李家溝鋰礦山的業內人士告訴界面新聞記者,根據目前的環評公示等情況來看,李家溝鋰礦山有望在2019年正式投產并產生效益。但考慮到礦山前期所需的巨大資金需求,不排除四川能投通過將其所持的股權注入上市公司。
值得注意的是,較之于李家溝鋰礦山的廣為人知,界面新聞記者調查還發現另有一處大型鋰礦山被四川能投收購存在較大可能性。
一個不為人知的細節是,早在今年初川化股份參股能投新源合伙企業以現金出資的方式完成了對鼎盛鋰業51%的股權并購過程中,交易對手方分別為成都興能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興能新材”)、成都川商興能股權投資基金中心(有限合伙)(簡稱“川商興能”)、雅江縣斯諾威礦業發展有限公司(簡稱“斯諾威”)。而在雅江縣斯諾威礦業發展有限公司旗下,還有一處位于四川省甘孜州甲基卡鋰礦山核心區的德扯弄巴鋰礦探礦權,四川省國土資源廳顯示該礦山已經于2018年5月14日辦結采礦權審批手續。
記者進一步調查發現,斯諾威旗下的德扯弄巴鋰礦是甲基卡鋰礦山編號為309的大型鋰礦脈,長達730米,厚度達到30~40米,氧化鋰平均品位1.3%,累計查明礦石資源儲量2624.82萬噸,折合氧化鋰34萬噸,為目前甲基卡地區探明的第三大鋰礦(甲基卡第二大鋰礦為融捷股份旗下的134號礦脈)。
需要補充的是,同一地段相臨的X03號超大型鋰礦脈是整個甲基卡鋰礦山最大的礦脈,長達2200米,厚度為1~92.73米,氧化鋰平均品位達到1.46%,估算礦石資源量6321.03萬噸,氧化鋰資源量88.558萬噸。
熟悉斯諾威的知情人士告訴界面新聞記者,309號礦脈的采礦權剛剛已經獲得批文,去年就已經做完了采選工程的二次環評,但目前整個甲基卡鋰礦山項目都需要等待甘孜州政府統一協調安排。一旦實現投產,該礦區將直接對接能投鼎盛的原材料供應,甚至不排除下一步注入川化股份的可能性。
對此,一位投行人士指出,相比之下,將鼎盛鋰業注入上市公司的可操作性要大得多。由于目前能投新源合伙企業已經通過現金增資直接持有鼎盛鋰業51%的股權,只要鼎盛鋰業達到一定的業績水平,就可以以收益法給出更高的對價現金收購或者進行換股,也有可能同時收購剩余49%的股權。
記者了解到,該鋰鹽加工資產有望在今年年底實現投產,不排除在2019年達產并釋放業績后將會注入上市公司,進一步完善川化股份鋰電池產業鏈。
公開信息顯示,目前,鼎盛鋰業在甘眉工業園區分三期建設年產5萬噸鋰鹽項目,項目總投資30億元,占地500畝。一期項目投產后,電池級鋰鹽產能達到1萬噸/年,項目全部三期建成達產后,將成為國內主要的鋰鹽生產企業。
何時注入懸念待解
因2013年、2014年和2015年連續三個會計年度經審計的凈利潤為負值,2014年、2015年連續兩個會計年度經審計的期末凈資產為負值,2016年5月10日起暫停上市的川化股份借助破產重整和注入通過并購四川省能投風電開發有限公司55%股權實現恢復上市,2017年12月提出向鋰電池全產業鏈戰略布局的轉型目標。
然而,從2016年5月份暫停上市、2017年12月份恢復上市,至今已經過去了2年左右的時間,等待川化股份通過破產重整解決歷史遺留問題、通過資產注入實現轉型升級的中小投資者們始終看不到上市公司及其控股股東四川能投在打造鋰電池全產業鏈戰略目標上的實質性動作,甚至不少投資者開始質疑這是否將會成為一張“空頭支票”。
公司方面表示,2017年通過并購四川省能投風電開發有限公司55%股權,川化股份跨入新能源行業,布局風電、光伏產業,獲得新的盈利增長點,業務規模和盈利能力顯著提升。但自去年底在互動平臺透露公司計劃2018年上半年完成大型鋰礦并購以后,今年初以來則多次改口稱“不構成實質性承諾”。
對于中小投資者追問鋰礦資產并購進展情況,公司方面還強調,關于鋰電資產并購需結合公司實際情況、標的資產情況及公司戰略長遠規劃系統科學策劃,還得兼顧外部環境等客觀因素等,目前相關工作正在全力推進中,公司將根據工作進展及時履行披露義務。
值得注意的是,在破產重整期間,四川能投對川化股份做出了業績承諾,2017年、2018年度實現的經審計歸屬母公司的凈利潤分別達到3.15億元和3.5億元。
公開信息顯示,截至2017年底,川化股份2017年全年營業收入約65.09億元,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約3.25億元,略高于承諾水平。
一位熟悉情況的知情人士告訴記者,考慮到2018年業績承諾,四川能投很可能不會將尚未釋放業績、甚至還處于前期投入階段的資產注入上市公司,否則必然會影響業績承諾的兌現問題。
不過,上述人士進一步指出,如果李家溝鋰礦前期進展順利的話,2019年有望實現投產,那么相對而言這塊資產注入可能就比較容易。但甲基卡德扯弄巴鋰礦遲遲不能推進的話,相對就沒有那么快。目前最有希望注入的還是即將今年年底即將投產并釋放業績的鼎盛鋰業,不排除四川能投將其所持51%股權注入上市公司,也有可能同時收購剩余49%的股權。
據了解,鼎盛鋰業鋰鹽生產項目占地500畝,總投資30億元,分三期建設(其中,一期工程投資6.7億元,占地192畝)。一期項目投產后,電池級鋰鹽產能達到1萬噸/年,年產值達14億元,稅收1.5億元。
目前,項目一期工程土建主體工程已經基本完成,預計6月底完成磚砌工程及外裝修工程。到8月底,機械竣工,屆時所有的設備,包括單調安裝完成,整個生產線聯動將進入試投料試生產階段,最終預計今年11月項目可正式投產。
一位長期跟蹤關注川化股份轉型進程的人士告訴界面新聞記者,川化股份資產注入的進度可能會受到四川能投人事變動的影響。早在去年10月,四川能投面向全國公開選聘集團總經理,該崗位全面負責集團公司經營管理,需要等待新的總經理人選到崗以后才有可能實質性推進川化股份的資產注入事項。
界面新聞記者發現,四川省委組織部5月25日發布的干部任前公示中,目前川化股份董事長、四川能投副總經理王誠擬提名為四川能源投資集團總經理人選,公示期為5個工作日。
王誠的履新,能夠破解川化股份資產注入懸念嗎?
下一篇:上海鋰電展將于8月23日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