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628次 | 2021年06月22日
鋰鹽公司利潤回升電池公司“跑步入局”
下游市場旺盛疊加產品價格上漲,再次助推鋰鹽公司駛入利潤上升通道。
市場數據顯示,2021年以來國內碳酸鋰價格持續上漲,目前電池級碳酸鋰市場均價為8.9萬元/噸,較去年3.8萬元/每噸的低點暴漲134%;氫氧化鋰則從6萬元/噸漲到8.25萬元/噸(均價)。
受下游需求上升和產品價格上升帶動,鋰鹽公司的盈利情況在2021年一季度得到明顯改善。
具體來看,鋰鹽龍頭公司贛鋒鋰業(002460)2021年第一季度實現凈利潤4.8億元,同比暴增6046%,而去年同期則虧損774.6萬元;另一鋰鹽龍頭天齊鋰業(002466)第一季度雖仍虧損2.5億元,但比去年同期實現虧損大幅收窄。
此外,包括融捷股份(002192)、*ST鹽湖(000792)、盛新鋰能(002240)、雅化集團(002497)等其它鋰鹽上市公司也在一季度實現凈利潤大幅上升。
充電溫度:0~45℃
-放電溫度:-40~+55℃
-40℃最大放電倍率:1C
-40℃ 0.5放電容量保持率≥70%
上述鋰鹽公司的凈利大增,重要原因是公司鋰鹽產品產銷量同比上升,且銷售均價同比上漲,提升產品毛利率。
隨著下半年電動汽車以及小動力、基站儲能等領域的市場需求進一步上升,鋰鹽市場需求持續上升,上述鋰鹽公司有望實現全年營收凈利進一步上升。
在此情況之下,鋰鹽公司紛紛宣布新的擴產計劃或加速新建鋰鹽產量釋放,新一輪鋰鹽產量擴產潮來臨。
值得注意的是,與2015-2017年鋰鹽行業出現的產品供不應求、價格暴漲、鋰鹽公司瘋狂擴充的市場情況相比,本輪鋰鹽價格上漲、產量擴充等市場競爭情況呈現以下特點:
一是、鋰鹽價格爆發式上升情景難以重現。
盡管當前電池級碳酸鋰價格已經超過9萬元/噸,同比2020年最低點漲幅超過1倍,但與2015-2017年碳酸鋰價格爆發式上升相比,本輪碳酸鋰價格的上升邏輯較為理性,爆發式上升情景難以再現。
隨著國內鋰鹽其產量釋放疊加碳酸鋰進口數量提升,后期碳酸鋰整體價格也將逐步回落。
二是、鋰鹽公司加強上游原料端布局。
除了下游市場需求旺盛帶動之外,上游鋰精礦原料供應趨緊且漲價也是推動本來碳酸鋰價格上漲的重要原因。
為進一步降低原材采購成本和提升市場競爭力,鋰鹽公司當前正在積極擴充產量,并向上游鋰礦原料領域布局,以提升產品毛利率。
頭部鋰鹽公司重要通過包銷、收購等形式加快掌控上游鋰礦資源。同時,由于鋰精礦、鹽湖鋰重要依賴海外進口,因此積極推進國內鹽湖提鋰、鋰云母提鋰等也成為眾多鋰鹽公司獲取鋰原料來源的重要途徑。
三是、頭部電池公司加入搶鋰競賽。
為保障原料供應穩定和降低成本,國內外頭部動力鋰電池公司和主機廠也通過自行投資、兼并購、長單鎖定等合作模式加深上游材料布局。
在新一輪巨大的產量布局規劃下,上游鋰鹽和正極材料成為了頭部電池公司和主機廠“搶購”的重點資源。
當前,包括寧德時代、比亞迪、國軒高科、LG能源、特斯拉、寶馬等公司都已經參與到上游鋰原料的卡位戰當中,預計后期還將有更多電池公司和主機廠加入。
鋰鹽價格/毛利過山車
近幾年,國內鋰鹽產品價格呈現過山車式漲跌態勢。
2018年之前,受電動汽車銷量爆發式上升帶動,上游鋰鹽產品出現供不應求導致價格一路飆升。
其中碳酸鋰從2015年最低點4萬元/噸一路攀升至2017年低18萬元/噸的最高點,正極材料公司現款采購甚至還買不到貨,大批鋰鹽上市公司出現營收凈利暴增,躺著把錢賺了。
進入2018年,前期大批新建的碳酸鋰項目產量開始集中釋放,加上外國大型貿易商擴大產量,國內碳酸鋰市場供需關系出現逆轉,從此前的供應不足轉為階段性過剩,導致價格從高位大幅滑落。
與此同時,2018年下半年LFP電池廠家需求疲軟,對上游鋰鹽的需求減少。部分中小型碳酸鋰供應商為搶占市場、回籠資金,降價拋售產品,對碳酸鋰的成交價格也造成了一定影響。
此后,碳酸鋰價格進入持續三年下跌通道,導致鋰鹽公司營收凈利下降。而產品價格下跌對鋰鹽公司的影響直接反應在其業績表現上。
受市場需求旺盛和產品價格上漲帶動,2015-2017年,贛鋒鋰業、天齊鋰業、雅化集團三家鋰鹽頭部公司的業績出現爆發式上升,并在2017年達到頂峰。
彼時,天齊鋰業的產品綜合毛利率高達70.14%,贛鋒鋰業鋰化合物系列產品毛利為45.5%,雅化集團鋰產品毛利率為25.1%。
上述公司表示,報告期內鋰精礦及鋰加工產品市場需求旺盛,公司鋰系列產品產銷同比大幅上升,產品價格上漲,助推公司營收凈利大幅上升。
不過,2018年新補貼政策將補貼金額與能量密度直接掛鉤導致LFP市場需求大幅下降,疊加前期大批新建的碳酸鋰項目產量開始集中釋放,導致國內碳酸鋰市場需求疲軟,產量出現階段性過剩,進而導致價格出現斷崖式下跌。
從2018年四月開始,國內碳酸鋰價格大幅下降,從年初最高價16萬元/噸一路跌至年底7萬元/噸左右。進入2019年,碳酸鋰價格繼續下行,年底市場均價約4.8-5.1萬元/噸左右。
受此影響,鋰鹽公司2018-2019年的業績出現變臉,從營收凈利大增轉變為增收不上升或凈利潤暴跌。鋰鹽產品價格大幅下降,鋰行業洗牌加速,行業進入調整期。
具體來看,贛鋒鋰業、天齊鋰業和雅化集團三家公司2018年的營收都出現大幅上升,但凈利潤卻出現下降或增速放緩。
進入2019年,三家公司的凈利潤都出現暴跌。其中贛鋒鋰業和雅化集團凈利潤分別同比下降73%和61%,而天齊鋰業直接由盈轉虧,從盈利22億轉變為虧損59.8億,同比下跌372%。
報告期內,贛鋒鋰業的鋰系列產品毛利率為27.2%,同比減少12.8%;天齊鋰業鋰化合物及衍生品毛利率48.5%,同比下降16.7%;雅化集團鋰產品毛利率僅為0.7%,同比減少15.2%。
不過,自2020年以來,隨著全球新能源汽車行業對鋰消費拉動用途凸顯,處于長期超跌狀態的碳酸鋰價格又再次反彈。碳酸鋰價格在2020年第四季度開始走高,進入2021年漲價提速,當前市場價格仍保持高漲態勢。
受此影響,鋰鹽三巨頭營收凈利出現明顯改善。贛鋒鋰業2020年凈利潤達10.2億元,同比新增6.6億元;雅化集團凈利潤新增2.5億至3.2億元;天齊鋰業凈利潤依然虧損18.3億元,但同比2019年的-59.8億元實現虧損收窄。
進入2021年,下游市場需求旺盛疊加海外鋰精礦、鹽湖鋰等上游原料供應緊張,刺激鋰鹽價格觸底反彈,從而助推鋰鹽公司營收凈利大幅上升。
報告顯示,包括贛鋒鋰業、天齊鋰業、雅化集團、盛新鋰能、融捷股份、*ST鹽湖、*ST江特、*ST藏格、西藏珠峰、中礦資源等鋰上市公司在第一季度都實現凈利潤同比上升,為公司全年業績上升打下基礎。
不過,整體來看,鋰鹽公司同樣面對諸多壓力和挑戰,鋰鹽行業高毛利,躺著掙錢的時代已經過去,鋰鹽產品價格將回歸理性,鋰鹽公司將負重前行。
鋰資源爭奪賽開啟
在下游市場需求持續上升帶動下,鋰鹽公司正在加快新建產量釋放和擴充產量,并加強原料供應布局。
在此情況之下,包括鋰鹽公司、正極材料公司、電池公司、主機廠等公司紛紛進行上游鋰資源端布局。
其中,以贛鋒鋰業和天齊鋰業為代表的鋰鹽公司,重要通過與上游鋰礦供應商簽署長期供貨協議、收購控股海外鋰礦公司以及開發國內鋰礦/鹽湖資源、布局廢舊電池回收等方式,構建多元化的原材料供應體系。
例如,贛鋒鋰業持股的鋰礦資源重要包括澳大利亞的MountMarion、Pilgangoora以及愛爾蘭的Avalonia;鹵水資源重要為阿根廷的Mariana、Cauchari-Olaroz;墨西哥的Sonora鋰黏
土礦;并與多家鋰礦公司簽署了數十萬噸每年的鋰精礦包銷協議。
贛鋒鋰業2021年將擁有8.1萬噸氫氧化鋰、4.05萬噸碳酸鋰及1600噸金屬鋰的產量,2022年將新增阿根廷Cauchari-Olaroz鋰鹽湖項目年產4萬噸電池級碳酸鋰產量。
電池公司和主機廠也在積極構建多元化的鋰原料供應體系。
例如,寧德時代相繼投資加拿大鋰業公司、認購澳洲鋰礦商Pilbara股權,并與鋰鹽供應商成立合資公司和簽署采購長單的形式,鎖定優質鋰鹽產量供應,為其產量大規模擴充儲備原料。
國軒高科則分別與宜春人民政府和肥東縣簽署投資合作協議,分別斥資115億元和120億元建設碳酸鋰生產、鋰離子電池配套材料等產業化項目和動力鋰電池產業鏈系列項目,聚焦上游鋰鹽生產和電池回收。
LG能源、特斯拉和寶馬等國際電池巨頭和主機廠則重要通過與上游鋰鹽供應商簽署巨額采購合同的方式鎖定未來鋰鹽供應,以保障其原料供應穩定和降低成本。
總體來看,無論是全球需求快速復蘇導致上游資源供應緊缺、價格高企,或是游資炒作引發的材料價格上漲,新能源汽車發展確定性趨勢下,出于供應保障、價格維穩以及增強競爭話語權等原因,電池、材料、主機廠的頭部公司掌控上游鋰資源已是勢在必行。
在此壓力之下,鋰鹽市場的競爭將更加激烈,一批在原料供給、成本、產量以及產品質量等方面不具備競爭優勢的中小碳酸鋰企或將被淘汰出局。